这两天,一则新闻引发热议——广西宾阳县委书记在该县的一次公务会议上,给参会人员提出要求:每个人至少要装两个人工智能软件,第一个DeepSeek,第二是豆包。“如果你的能力强点,你就多学点,但是至少要会两个。”
有意思的是,也是这两天,义乌老板娘利用DeepSeek卖空小商品的新闻,冲上了热搜榜。只会讲中文的老板娘,通过“AI数字人”技术,立马化身能讲36国语言的“数字老板娘”,在赛博空间里流利地推销自家商品。而且,随着智能软件的加持,老板娘只要在镜头前说“123”,系统会自动生成产品介绍和文案,还不忘配上外国客户喜欢的背景音乐,主打一个贴心。智能的产品,配上周到的服务,让义乌老板娘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这两则新闻,一个在官一个在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内在暗合逻辑。当义乌老板娘这样的普罗大众,都已经开始变身“数字达人”,熟稔地利用人工智能来做生意,那么,作为服务普罗大众的基层干部,又怎么能自外于这个汹涌的人工智能浪潮呢?从这个视角看,县委书记的要求,不仅不过分,而且是引导当地基层干部抬眼看世界,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的应时之举,是一种自我督促、自我鞭策,值得点个赞。
今天看来,AI是一种强大的辅助性工具。基层干部承担着服务群众的具体职责,善于学习和运用AI这个工具,能显著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例如,在城市治理中,AI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预测交通拥堵,提前规划疏导方案;在司法审判中,AI可以智能识别提取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自动推送关联法条和类案,自动依据历史量刑数据推荐量刑,辅助法官作出精准高效的判决,大大减少司法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灾害防控、气象预测、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AI几乎都能提供“最强大脑”的智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