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让县域特色产业实现新发展、大发展,用好科技手段是关键。
产业兴则县域兴,县域强则百业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放眼全国,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迸发出蓬勃生机。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玉米粒串起“黄金产业链”,国家标准委授予的首个鲜食玉米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落地于此。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塔克什肯口岸,创造了“口岸特色经济”,通过大量进口蒙古国具有低灰、低硫、高黏结等显著优势的焦煤,形成矿产业支柱产业。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那大沉香创造了“一棵树带富一方乡亲”的奇迹。2023年,那大基地的沉香产品销售额已超过千万元,沉香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树”。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制鞋产业引领县域发展,产业从无到有,现已汇聚安踏、特步、乔丹等知名品牌,形成完整的制鞋产业链,年产量超过1.5亿双,产值超300亿元,朝着“中国鞋都”大步迈进。
可以看出,我国县域特色产业已取得长足发展。不过,对标和美乡村、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高水平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精深加工能力偏弱,农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普遍;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采纳不充分,农业产业绿色化生产体系尚未形成;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不到位,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不显著。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提出,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让县域特色产业实现新发展、大发展,用好科技手段是关键。要坚持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四个农业”为导向,朝着特色化、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方向迈进,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