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家庭教育培训市场存在乱象,一些机构打着专业旗号,在各类平台大肆宣传,用所谓“上万伙伴亲测”“一对一指导、操作简单”等话术吸引家长。不少家长因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存在问题急于报名课程,却发现一些网课缺乏针对性与实操性。(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怎样当好家长?对于有娃家庭来说,在这个问题上,恐怕很难给出统一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意味着他们在与家长相处时,所“触发”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处于叛逆期,直接拒绝与家长交流;有人存在厌学情绪,提到学校就“头疼”;有人写作业拖沓,一拖拖到后半夜;还有人沉迷电子设备,眼睛无法离开屏幕一秒钟……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招数,父母们接招无门,难免要寻求“场外帮助”,家庭教育培训也就应运而生。
实事求是地说,一些家庭教育机构确实有两把刷子。比如,有的机构充分扮演好中间人角色,为家长和孩子建立起良好沟通,有效缓和亲子矛盾;再如,有的借助心理学等专业技能,为家长和孩子量体裁衣、切脉开方,给出科学的教育指导。而随着家长求助的增多,越来越多人看到了家庭教育培训的“钱”景。鱼龙混杂之下,一些病急乱投医的家长,极易被培训班的宣传话术诱导,让拳拳爱子之心成了他人的敛财工具。
必须认识到,家庭教育并非“速成班”,也没有所谓的“特效药”。家长们想要获得良方,还要有科学之法。
擦亮双眼,辨别“真经”。什么样的人可以报考家庭教育指导师?应该如何接受专业培训?如何进行水平测试?针对这些问题,《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早已从职业资格的角度给家庭教育从业者制定规则。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之所以被套路,无非是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下,难以保持理性,对培训机构偏听盲从。基于此,有关部门、网课销售平台都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同时,家长在报课、缴费时,也有必要对机构和从业人员资质进行二次确认,保障个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