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多项重要任务,其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内容备受关注。“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步入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崭新起点,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合作领域全面深化,从基础设施向经贸、金融、人文、数字、绿色等多维度拓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覆盖亚欧36国300多个城市;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印尼雅万高铁等重大项目顺利运行,彰显中国建设实力。二是规则标准“软联通”取得重要进展,11年间中国与69个国家和组织签署113份标准化合作文件,发布2263项国家标准外文版,显著提升了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三是合作范围持续扩大,全球超四分之三国家和重要国际组织加入共建行列,与多国发展战略实现有效对接,有力支持了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从互联互通项目拓展至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系统性安全保障体系为合作保驾护航。五是金融合作成果丰硕,创新投融资模式,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能。
不过,共建“一带一路”也面临多重挑战。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加剧,给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同时,共建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经济基础薄弱、资金匮乏、自然环境恶劣以及债务负担沉重等因素,对项目落地实施构成挑战。此外,金融合作需求多样化,既要满足大型标志性工程的资金需求,又要兼顾“小而美”的民生项目,这要求各国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并有效管控风险,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展望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心,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确保合作方向明确、路径清晰。进一步完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多领域合作机制,形成紧密、高效的合作网络,包括定期召开政策对话会议与政策协调,确保各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对接。结合共建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具体、可行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各国的发展瓶颈和合作需求,明确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以确保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效,同时要注重目标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各国发展需要。在持续优化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深化规则标准对接,健全完善“软联通”机制平台,通过签署标准化合作文件、建立标准信息平台等方式,推动共建国家规则标准的衔接互认,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深化务实合作与项目落地,推动共建国家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聚焦基础设施、产能合作、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效益,确保项目能够真正惠及当地人民,促进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鼓励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升共建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共建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推动“一带一路”与全球其他区域合作机制相互对接,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为共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融资体系,为共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确保金融安全稳定。加强与国际法律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为共建项目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推动共建国家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提高法律执行效率,解决共建过程中的法律纠纷,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加强安全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国犯罪等安全威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共建项目的安全保障水平。
加强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石。通过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共建国家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推动旅游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共建国家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提升国际知名度,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逯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