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分别为: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等语句。
随后,《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也发布今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偷感、草台班子/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班味、那咋了、水灵灵地××、古希腊掌管××的神、city/city不city、包××的/包的、红温、搞抽象等词语入选。
《咬文嚼字》和《语言文字周报》都由官方机构主办,但两者评选覆盖面和侧重点不同。前者选择“语料”范围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后者专注于网络媒体,因此,彼此评出的“年度流行语”区别较大。这在不同平台及差异化算法加持下,不同媒体的“语料”筛选出不同热度的流行语,不足为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机构评出的2024年“十大流行语”,并未像往年那样收获较为一致的好评。不少网友觉得有些入选词语“流行度不高”,例如:“水灵灵地”“小孩哥/小孩姐”“偷感”“古希腊掌管××的神”“包××的/包的”“红温”“搞抽象”等,它们或有明显“陌生感”,或实属“小圈子用语”,或释义牵强附会,或近似“生搬硬造”,或感觉“莫名其妙”,或被疑“为了凑数”。
对此,主办机构并作出实质性否认。据澎湃新闻12月19日报道,《咬文嚼字》杂志编辑施隽南介绍说,“年度流行语”评选应当坚持三个标准:一是词语在当年的流行度较高;二是具语言学价值,不乏创新性;三是有社会学价值,能反映当下人们的生活或心理状态。但是,符合这些标准的词语,“近年确实越来越少”,大家觉得有些入选词语“完全没见过”,与评审专家和编辑部的感觉其实“比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