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没有售价”,这句因特种兵式旅游而发扬光大的宣言,如今迎来了它的“续集”——“夜骑开封拿下”。上千名大学生、五十多公里的路程、三四个小时的行程……他们从郑州到开封,一夜穿越“东京梦华”,被网友调侃为“共享单车大迁徙”。
对于大学生的“不走寻常路”,网友褒贬不一。有人说,青春的意义,在这一刻具象化。也有人担心,夜晚视线不佳,大规模集体出行会不会引发人身安全问题,影响当地交通秩序?情感与理智的交织,构成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夜袭”AB面。
不是有句歌词,“再不疯狂就老了”?夜晚,承载浪漫的想象;骑行,自带奔放的底色。试问激情何所似,答案在风中飘荡。大学生的结伴同行、说走就走,的确戳中了许多人的心:年轻真好!谁不希望来一场惬意的“少年游”呢?对某些人来说,毕业之所以成为一场巨大的“戒断反应”,某种程度上,也就拜这些激情时刻所赐。
由此,不难发现公众的矛盾心态。正如去年火爆全网的“天津跳水大爷”,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他们的快意一跃,跳出了一座城市的“松弛感”,但在非常规场所跳水,又有一定的风险。依笔者愚见,“安全第一”固然是铁律,但也不是一点“弹性”都没有,大学生愿意走出校门去看看,未见得是一件坏事,在可控的范围内,“放肆”一点也无可厚非。当然,这个边界十分微妙,如何平衡是个难题。
泼天流量“洒向”开封这座城市,好在各方的反应还算敏捷。面对突如其来的“夜行者”,各界都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包容和爱护。比如,开封多个景区最近官宣,向大学生免票。与此同时,交警部门也从深夜坚守至清晨,城管部门连夜设立共享单车接驳点,还有等待的志愿者送水、送礼物。应该说,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当地所下的这些功夫,不只是一时的应急之举。若是再进一步,针对年轻人的需求,推出一些个性化的短途夜游产品,或可产生一石二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