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战袍”走红 为年轻教师们撑撑场子

2024-09-11 07:27 来源:郑州晚报

  近日,中式“校园战袍”火了。“00后”教师分享他们从闲适假期到严谨学府的装扮更迭,穿上“校园战袍”,原地变老30岁。网友调侃:“终于变成了让家长放心的样子”“一看就是金牌教师!”(9月10日映象网)

  女老师的花裙子与窄眼镜,男老师的条纹POLO衫与皮凉鞋,当这些老教师经典穿搭出现在“00后”教师身上,不仅是学生,就连很多毕业多年,甚至已经当父母的人也被当场“硬控”。别的转场变装视频让人眼前一亮,中式“校园战袍”变装却被不少网友评为“让人胆战心惊的穿搭”。

  中式“校园战袍”变装视频之所以走红,除了因为超级加“辈”带来的反差感,还在于引发公众共鸣,提供情绪价值。毕竟,谁的青春岁月里没有一位校园男神女神?谁的学生生涯里没有一位身穿中式连衣裙、腰别小蜜蜂的语文老师?一种风格造型,既让两代人“害怕”得心颤,又勾起对校园生活和恩师的回忆,让人们想念得心颤,自然“火”得很有道理。

  其实,“00后”教师穿上“战袍”也是为了给自己提气鼓劲。不同于资深教师,新人教师刚登上讲台难免容易犯怵,想要模仿一下老教师们成熟、稳重的形象,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壮壮胆子、撑撑场子,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有网友调侃说:“终于变成了让家长放心的样子!”这不仅是对“校园战袍”造型的认可,也侧面反映出社会对于教育者的新期待——扎实的教学水平、创新的教学理念比任何造型都有说服力。前期靠装备,后期靠实力。独自对着空教室练习讲课、在晚上回家的地铁上批改试卷、深夜突然有了灵感起身去备课……年轻老师们正以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的能力,这份努力应当被看到,未来可期。

  如今,年轻教师的角色悄然转变,创新理念和实践方式与以前也大不相同。社交平台上,他们能分享自己的教学生活,有的记录上下班的一天,有的拍“校园战袍”变装视频轻松一下;工作上,他们会运用AI及各种智能工具来辅助教学,能帮助更高效达成教育目标,这些使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促成了师生之间更深厚的情感纽带。

  希望每一位老师身上的担子都能轻一些,对工作的热忱能更深沉一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校园战袍”走红 为年轻教师们撑撑场子

2024年09月11日 07:27   来源:郑州晚报   韩静

  近日,中式“校园战袍”火了。“00后”教师分享他们从闲适假期到严谨学府的装扮更迭,穿上“校园战袍”,原地变老30岁。网友调侃:“终于变成了让家长放心的样子”“一看就是金牌教师!”(9月10日映象网)

  女老师的花裙子与窄眼镜,男老师的条纹POLO衫与皮凉鞋,当这些老教师经典穿搭出现在“00后”教师身上,不仅是学生,就连很多毕业多年,甚至已经当父母的人也被当场“硬控”。别的转场变装视频让人眼前一亮,中式“校园战袍”变装却被不少网友评为“让人胆战心惊的穿搭”。

  中式“校园战袍”变装视频之所以走红,除了因为超级加“辈”带来的反差感,还在于引发公众共鸣,提供情绪价值。毕竟,谁的青春岁月里没有一位校园男神女神?谁的学生生涯里没有一位身穿中式连衣裙、腰别小蜜蜂的语文老师?一种风格造型,既让两代人“害怕”得心颤,又勾起对校园生活和恩师的回忆,让人们想念得心颤,自然“火”得很有道理。

  其实,“00后”教师穿上“战袍”也是为了给自己提气鼓劲。不同于资深教师,新人教师刚登上讲台难免容易犯怵,想要模仿一下老教师们成熟、稳重的形象,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壮壮胆子、撑撑场子,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有网友调侃说:“终于变成了让家长放心的样子!”这不仅是对“校园战袍”造型的认可,也侧面反映出社会对于教育者的新期待——扎实的教学水平、创新的教学理念比任何造型都有说服力。前期靠装备,后期靠实力。独自对着空教室练习讲课、在晚上回家的地铁上批改试卷、深夜突然有了灵感起身去备课……年轻老师们正以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的能力,这份努力应当被看到,未来可期。

  如今,年轻教师的角色悄然转变,创新理念和实践方式与以前也大不相同。社交平台上,他们能分享自己的教学生活,有的记录上下班的一天,有的拍“校园战袍”变装视频轻松一下;工作上,他们会运用AI及各种智能工具来辅助教学,能帮助更高效达成教育目标,这些使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促成了师生之间更深厚的情感纽带。

  希望每一位老师身上的担子都能轻一些,对工作的热忱能更深沉一些。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