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网购商品缺斤少两” 切实提高其违法成本

2024-08-29 08:24 来源:羊城晚报

  “主播承诺出果率50%,我便下单了一个4.4斤重的榴莲。只见主播去壳后称重,果肉有2.2斤。”焦女士说,1个小时左右她收到了货,拆开包装后觉得不对劲——2斤多的果肉怎么这么轻?她将榴莲果肉带盒称重发现,重量刚过2斤,和直播间称重有不小的差距。焦女士立刻联系客服,对方回应称“可能你的秤不准”“运输过程中水分有蒸发”,否认缺斤少两。焦女士又联系了平台客服,想申请退款或补差价,但平台以生鲜产品无法提供售后服务为由,拒绝了她的申请。(8月26日《法治日报》)

  卖家玩缺斤少两把戏,或偷换概念,玩起文字游戏,将包装重量算在“净含量”里,导致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发现实际重量与标注不符。这不仅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而且涉嫌虚假宣传,实质上是对消费者的欺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虽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遭遇缺斤少两,除了要求补足短缺的数量外,消费者还有权要求商家赔偿不少于500元,或者相当于商品价格3倍的赔偿金。但实际上,买家网购遭遇缺斤少两,往往由于取证难,加上某些电商平台坐视不管,致使买家维权难,大多数只能自认倒霉,最多接受卖家退差价的处理。换句话说,电商卖家缺斤少两实质上处于零成本状态,因为即便被消费者发现了,只是退差价了之,并没有实际损失,反过来在客观上纵容了电商缺斤少两歪风。更何况,相比较实体店缺斤少两,网购商品缺斤少两,取证更难,发现概率更低。

  信任是电商最重要的基石,电商卖家缺斤少两行为不仅仅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更摧毁了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危及电商行业基石。对于电商卖家缺斤少两的违法行为,更要从重从严处罚,切实提高违法成本。

  首先,顶格处罚应成为处罚电商卖家缺斤少两的标配,并不断提高处罚标准和惩罚性赔偿标准。

  再者,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执法,既要开展电商缺斤少两专项整治行动,又要加强日常监管,把缺斤少两问题纳入日常抽检事项之中,及时揪出存在缺斤少两问题的电商卖家,依法惩处。

  另外,电商平台要负起主体责任,应当畅通消费者维权通道,帮助消费者依法维权,并加强对卖家的监管,完善规则机制,对情节严重的缺斤少两卖家有必要直接采取永久拉黑的处罚,就像农贸市场将缺斤少两摊贩直接清理出去一样。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打击“网购商品缺斤少两” 切实提高其违法成本

2024年08月29日 08:24   来源:羊城晚报   何勇

  “主播承诺出果率50%,我便下单了一个4.4斤重的榴莲。只见主播去壳后称重,果肉有2.2斤。”焦女士说,1个小时左右她收到了货,拆开包装后觉得不对劲——2斤多的果肉怎么这么轻?她将榴莲果肉带盒称重发现,重量刚过2斤,和直播间称重有不小的差距。焦女士立刻联系客服,对方回应称“可能你的秤不准”“运输过程中水分有蒸发”,否认缺斤少两。焦女士又联系了平台客服,想申请退款或补差价,但平台以生鲜产品无法提供售后服务为由,拒绝了她的申请。(8月26日《法治日报》)

  卖家玩缺斤少两把戏,或偷换概念,玩起文字游戏,将包装重量算在“净含量”里,导致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发现实际重量与标注不符。这不仅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而且涉嫌虚假宣传,实质上是对消费者的欺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虽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遭遇缺斤少两,除了要求补足短缺的数量外,消费者还有权要求商家赔偿不少于500元,或者相当于商品价格3倍的赔偿金。但实际上,买家网购遭遇缺斤少两,往往由于取证难,加上某些电商平台坐视不管,致使买家维权难,大多数只能自认倒霉,最多接受卖家退差价的处理。换句话说,电商卖家缺斤少两实质上处于零成本状态,因为即便被消费者发现了,只是退差价了之,并没有实际损失,反过来在客观上纵容了电商缺斤少两歪风。更何况,相比较实体店缺斤少两,网购商品缺斤少两,取证更难,发现概率更低。

  信任是电商最重要的基石,电商卖家缺斤少两行为不仅仅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更摧毁了消费者对卖家的信任,危及电商行业基石。对于电商卖家缺斤少两的违法行为,更要从重从严处罚,切实提高违法成本。

  首先,顶格处罚应成为处罚电商卖家缺斤少两的标配,并不断提高处罚标准和惩罚性赔偿标准。

  再者,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执法,既要开展电商缺斤少两专项整治行动,又要加强日常监管,把缺斤少两问题纳入日常抽检事项之中,及时揪出存在缺斤少两问题的电商卖家,依法惩处。

  另外,电商平台要负起主体责任,应当畅通消费者维权通道,帮助消费者依法维权,并加强对卖家的监管,完善规则机制,对情节严重的缺斤少两卖家有必要直接采取永久拉黑的处罚,就像农贸市场将缺斤少两摊贩直接清理出去一样。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