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内卷”没有赢家

2024-08-14 07:0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低价策略是为增长服务的,当前以低价为指挥棒,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各大平台要做的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巩固自己的阵地,服务好商家和用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张,而不是以价格手段损害电商健康的生态环境。

  今年上半年还在竞相布局低价策略的电商平台,突然转向了。近日,有报道称,多家电商平台弱化低价策略,而是将经营目标优先级定为GMV(成交额)增长。

  GMV是衡量电商平台整体交易规模和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将其定为优先级,意味着平台在流量分配中,弱化以低价换流量这一模式,而是更加全面地考量商品的综合贡献。机制的改变,也将引导平台内商家转变经营思路,以获得更多推荐机会。

  电商平台为何弱化低价策略?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一策略行不通了。

  一段时间以来,各大电商平台在各种购物节期间推出了“满减”“百亿补贴”等低价促销活动,后来又在售后上推出“仅退款”模式,千方百计争夺用户。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效果并不明显,有些平台甚至还出现了增速下滑的情况。

  低价策略是为增长服务的。如果低价不能促成订单量增长,不能带来用户数量的增加,不能带来最终利润的增长,那再继续执行该策略就站不住脚了。

  更重要的是,以低价为指挥棒,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过度追求价格优势,使得低价低质商品得到更多推荐,将导致退货率上升,增大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平台品质;过度追求价格优势,也导致商家利润空间被挤压,只能进一步弱化产品力,甚至催生出恶性竞争。此外,低价策略还可能导致商家在售后服务等方面投入不足,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无疑给电商行业价格战敲响了警钟。各大电商平台逐渐意识到,单纯依赖低价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各方期待,必须要做出改变。

  不过,要说电商平台价格战就此结束,也为时尚早。电商平台弱化低价的策略能否得到坚决执行,是否还有其他平台继续跟进,还有待观察。各平台要想在后续竞争中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稳定,还需要在价格、流量、利润等要素上做好取舍,寻求平衡,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新的战略匹配。

  当前,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在发展中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有的平台品类丰富,有的平台质量可靠,有的平台自营优势突出,有的平台团购广受青睐,还有的平台社交属性明显。各大平台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巩固自己的阵地,服务好商家和用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张,而不是以价格手段发力完全不熟悉的领域,损害电商健康的生态环境。

  巩固自身优势,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电商平台需要俯下身去,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久久为功,以差异化竞争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孟飞)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价格“内卷”没有赢家

2024年08月14日 07:0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低价策略是为增长服务的,当前以低价为指挥棒,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各大平台要做的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巩固自己的阵地,服务好商家和用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张,而不是以价格手段损害电商健康的生态环境。

  今年上半年还在竞相布局低价策略的电商平台,突然转向了。近日,有报道称,多家电商平台弱化低价策略,而是将经营目标优先级定为GMV(成交额)增长。

  GMV是衡量电商平台整体交易规模和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将其定为优先级,意味着平台在流量分配中,弱化以低价换流量这一模式,而是更加全面地考量商品的综合贡献。机制的改变,也将引导平台内商家转变经营思路,以获得更多推荐机会。

  电商平台为何弱化低价策略?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一策略行不通了。

  一段时间以来,各大电商平台在各种购物节期间推出了“满减”“百亿补贴”等低价促销活动,后来又在售后上推出“仅退款”模式,千方百计争夺用户。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效果并不明显,有些平台甚至还出现了增速下滑的情况。

  低价策略是为增长服务的。如果低价不能促成订单量增长,不能带来用户数量的增加,不能带来最终利润的增长,那再继续执行该策略就站不住脚了。

  更重要的是,以低价为指挥棒,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过度追求价格优势,使得低价低质商品得到更多推荐,将导致退货率上升,增大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平台品质;过度追求价格优势,也导致商家利润空间被挤压,只能进一步弱化产品力,甚至催生出恶性竞争。此外,低价策略还可能导致商家在售后服务等方面投入不足,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无疑给电商行业价格战敲响了警钟。各大电商平台逐渐意识到,单纯依赖低价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各方期待,必须要做出改变。

  不过,要说电商平台价格战就此结束,也为时尚早。电商平台弱化低价的策略能否得到坚决执行,是否还有其他平台继续跟进,还有待观察。各平台要想在后续竞争中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稳定,还需要在价格、流量、利润等要素上做好取舍,寻求平衡,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新的战略匹配。

  当前,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在发展中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有的平台品类丰富,有的平台质量可靠,有的平台自营优势突出,有的平台团购广受青睐,还有的平台社交属性明显。各大平台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巩固自己的阵地,服务好商家和用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张,而不是以价格手段发力完全不熟悉的领域,损害电商健康的生态环境。

  巩固自身优势,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电商平台需要俯下身去,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久久为功,以差异化竞争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孟飞)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