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输赢 远离饭圈文化

2024-08-09 07:10 来源:南方日报

  巴黎奥运会激战正酣,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赛场内外,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然而,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一些极端球迷沉迷于饭圈文化,玩起了拉踩引战、制造对立的游戏,甚至恶意造谣、公然谩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对此,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果断亮剑,依法严厉打击涉体育领域“饭圈”乱象。

  “饭圈”原本是指在二次元“圈地自萌”的网络现象,之后在现实生活中演变为粉丝圈子,即由粉丝(Fans)组成的群体。饭圈文化的兴起,原本是基于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但随着非理性追星行为愈演愈烈,饭圈文化逐渐走向畸形,不仅挑战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更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中国体育健儿比以往更受“饭圈”关注,饭圈文化也从娱乐圈浸染到体育界。比如,“私生饭”围堵酒店,非法获取运动员入住信息;粉丝疯狂接机、怼脸拍摄,甚至衍生出“代拍”产业;不同粉群间挑动对立、互相拉踩,掀起网络骂战和人身攻击……“饭圈”入侵体育,表现为粉丝无条件支持偶像,容不得半点批评。即便运动员发挥欠佳、成绩不理想,不仅不准他人置喙,还无端攻击对手,甚至炮制各种阴谋论、编造各类谣言。

  体育比赛,棋逢对手是看点,有输有赢很正常。友好对待对手、正确看待输赢,这是体育比赛的魅力所在,也是体育精神的要义所在。从本质上看,饭圈文化与体育精神是相悖的,饭圈文化具有高度的排他性和攻击性,呈现的是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畸形的饭圈文化,不仅伤害了运动员和体育精神,也污染了体育生态和社会风气,危害不容小觑。早在2021年,中国奥委会就号召中国体育健儿不参与组织明星后援会,不发起或参与各类话题,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坚决反对利用“饭圈”从事营利活动。今年5月,在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明确表示,全过程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巴黎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活动座谈会上,中国乒乓球队领队也曾表态,“坚决抵制饭圈文化等外界干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可以说,体坛苦“饭圈”久矣!

  这些年,整治“饭圈”行动一直在继续,但乱象屡屡“死灰复燃”。巴黎奥运会期间,有网民无底线炒作运动员“CP”,发表拉踩引战言论,恶意攻击、刷量控评,严重破坏网上健康、和谐的观赛氛围。其中影响最恶劣的是,8月3日晚,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部分网民发布攻击诋毁言论,挑动冲突对抗,有的更是公然造黄谣,对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这起案例充分暴露了饭圈文化之恶:只有对立、没有是非,对喜欢的运动员,赢了夸上天、输了骂对手,对其他运动员,赢了是阴谋、输了是活该,只相信“我认为”的结果,不接受客观事实,不理解体育真谛。“饭圈”一时搅得舆论场乌烟瘴气,干扰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在呼吁粉丝理性追星的同时,必须依法对违法行为严厉打击。

  巴黎奥运会期间,有关方面及时介入“饭圈”整治行动。北京大兴公安分局依法将发表诋毁信息的犯罪嫌疑人贺某某刑事拘留,各大社交平台依规处置6000多个违规账号,不仅及时维护了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名誉,同时也警示:无论现实中还是网络上,对他人进行凭空诋毁、贬损,都于法不容。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刑法也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一位网民都应文明观赛、理性发言,尊重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自觉抵制体育“饭圈化”乱象,不传播不实信息,不攻击诋毁他人,共同维护参赛人员合法权益和良好网络环境,展现我国广大体育迷的良好形象。

  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都应该学会做一个纯粹的体育迷,欣赏喜爱的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正确面对输赢,远离饭圈文化。正如国乒队员陈梦所说,希望球迷能正确面对赛场上的输赢,更多关注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无惧困难挑战的勇气。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正确面对输赢 远离饭圈文化

2024年08月09日 07:10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评论员

  巴黎奥运会激战正酣,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赛场内外,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然而,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一些极端球迷沉迷于饭圈文化,玩起了拉踩引战、制造对立的游戏,甚至恶意造谣、公然谩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对此,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果断亮剑,依法严厉打击涉体育领域“饭圈”乱象。

  “饭圈”原本是指在二次元“圈地自萌”的网络现象,之后在现实生活中演变为粉丝圈子,即由粉丝(Fans)组成的群体。饭圈文化的兴起,原本是基于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但随着非理性追星行为愈演愈烈,饭圈文化逐渐走向畸形,不仅挑战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更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中国体育健儿比以往更受“饭圈”关注,饭圈文化也从娱乐圈浸染到体育界。比如,“私生饭”围堵酒店,非法获取运动员入住信息;粉丝疯狂接机、怼脸拍摄,甚至衍生出“代拍”产业;不同粉群间挑动对立、互相拉踩,掀起网络骂战和人身攻击……“饭圈”入侵体育,表现为粉丝无条件支持偶像,容不得半点批评。即便运动员发挥欠佳、成绩不理想,不仅不准他人置喙,还无端攻击对手,甚至炮制各种阴谋论、编造各类谣言。

  体育比赛,棋逢对手是看点,有输有赢很正常。友好对待对手、正确看待输赢,这是体育比赛的魅力所在,也是体育精神的要义所在。从本质上看,饭圈文化与体育精神是相悖的,饭圈文化具有高度的排他性和攻击性,呈现的是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畸形的饭圈文化,不仅伤害了运动员和体育精神,也污染了体育生态和社会风气,危害不容小觑。早在2021年,中国奥委会就号召中国体育健儿不参与组织明星后援会,不发起或参与各类话题,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坚决反对利用“饭圈”从事营利活动。今年5月,在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明确表示,全过程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巴黎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活动座谈会上,中国乒乓球队领队也曾表态,“坚决抵制饭圈文化等外界干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可以说,体坛苦“饭圈”久矣!

  这些年,整治“饭圈”行动一直在继续,但乱象屡屡“死灰复燃”。巴黎奥运会期间,有网民无底线炒作运动员“CP”,发表拉踩引战言论,恶意攻击、刷量控评,严重破坏网上健康、和谐的观赛氛围。其中影响最恶劣的是,8月3日晚,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部分网民发布攻击诋毁言论,挑动冲突对抗,有的更是公然造黄谣,对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这起案例充分暴露了饭圈文化之恶:只有对立、没有是非,对喜欢的运动员,赢了夸上天、输了骂对手,对其他运动员,赢了是阴谋、输了是活该,只相信“我认为”的结果,不接受客观事实,不理解体育真谛。“饭圈”一时搅得舆论场乌烟瘴气,干扰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在呼吁粉丝理性追星的同时,必须依法对违法行为严厉打击。

  巴黎奥运会期间,有关方面及时介入“饭圈”整治行动。北京大兴公安分局依法将发表诋毁信息的犯罪嫌疑人贺某某刑事拘留,各大社交平台依规处置6000多个违规账号,不仅及时维护了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名誉,同时也警示:无论现实中还是网络上,对他人进行凭空诋毁、贬损,都于法不容。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刑法也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一位网民都应文明观赛、理性发言,尊重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自觉抵制体育“饭圈化”乱象,不传播不实信息,不攻击诋毁他人,共同维护参赛人员合法权益和良好网络环境,展现我国广大体育迷的良好形象。

  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都应该学会做一个纯粹的体育迷,欣赏喜爱的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正确面对输赢,远离饭圈文化。正如国乒队员陈梦所说,希望球迷能正确面对赛场上的输赢,更多关注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无惧困难挑战的勇气。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