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费险岂能成为“生财之道”

2024-08-02 09:16 来源:南方网

  近期,很多商家都在痛诉自己被恶意退货骗运费险的遭遇。一名中小商家告诉记者,最近他曾一天收到了10个原封不动退回的包裹,这些连包装都不拆就退回给商家的订单,大概率是为了骗取运费险与快递费之间的差价。

  运费险的出现,原本是为减少网购过程中因退换货而产生运费纠纷,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很多人网购时也会优先选择那些赠送运费险的商家下单,图的就是一个降低后悔成本、方便省心。然而,这一善意的初衷,却异化为某些人的“生财之道”。如果购买有运费险的商品,退货一般会有10至13元的运费补贴,普通消费者大多选择快递员上门取件,直接线上免运费,而一些恶意用运费险牟利的人却选择“自行寄回”这一选项,通过批量寄件等快递渠道,一单退货运费可降到3至4元,从而赚取其中差价。如此“薅羊毛”行为不是零星个案,已经形成了一套灰色产业链。网上甚至流传着“羊毛党攻略”:选邻近省市的商家、单价低的小商品,自付运费低,利润更高。

  薅运费险“羊毛”非小事,不仅损害了商家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这样的购物行为,扰乱了商家的正常生产计划,使其错误预估了实际需求,可能导致生产积压。同时,随着退货订单增多,商家不仅会白白搭上运费、包装费等费用,购买运费险的成本也会随之上涨,加重了经营负担。从长远来看,倘若退货率持续高位徘徊,沉重的运费险负担必将迫使商家把成本转嫁至商品价格之中,最终买单的依旧是消费者。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任何行业乱象都应得到正视与整治,绝不能任由“羊毛党”把运费险赔付“生意”一直做下去。

  消费者和商家都享受利好,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各方理应携手合作,探寻更为合理的解决之道。监管执法部门要全面排查现有运费险政策,识别并填补漏洞,加大对保险诈骗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电商平台应赋予商家自主购买运费险的权利,而非简单“一刀切”,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确甄别异常退货行为,对相关账号及时予以封禁处理,对“职业退险人”采取严厉措施,保障平台生态健康。保险公司应合理调整赔付机制,采取更为灵活精准的定价策略,比如依据商家历史退货率动态调整保费,或直接与快递公司合作,统一服务标准与费用,减少套利空间等,从根源上解决难题。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通过虚假购物、编造虚假物流信息、虚假退货等方式,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要求赔付运费险,属于“骗保”行为,数额较大的已涉嫌保险诈骗罪,将面临法律的惩罚。淘宝相关人士透露,淘宝天猫此前已联合合作伙伴与警方,重点针对广东茂名、江西萍乡等其他地区的团伙作案以骗保罪进行打击,其中江西的嫌疑人已经抓获,广东的已经立案。贪图一时的不劳而获,最终将付出沉重代价。每名消费者都要明白“薅羊毛”行为的危害和后果,自觉自发自愿抵制投机取巧行为,做到诚信做人、诚信购物,让运费险回到“最初的模样”。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运费险岂能成为“生财之道”

2024年08月02日 09:16   来源:南方网   陈长

  近期,很多商家都在痛诉自己被恶意退货骗运费险的遭遇。一名中小商家告诉记者,最近他曾一天收到了10个原封不动退回的包裹,这些连包装都不拆就退回给商家的订单,大概率是为了骗取运费险与快递费之间的差价。

  运费险的出现,原本是为减少网购过程中因退换货而产生运费纠纷,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很多人网购时也会优先选择那些赠送运费险的商家下单,图的就是一个降低后悔成本、方便省心。然而,这一善意的初衷,却异化为某些人的“生财之道”。如果购买有运费险的商品,退货一般会有10至13元的运费补贴,普通消费者大多选择快递员上门取件,直接线上免运费,而一些恶意用运费险牟利的人却选择“自行寄回”这一选项,通过批量寄件等快递渠道,一单退货运费可降到3至4元,从而赚取其中差价。如此“薅羊毛”行为不是零星个案,已经形成了一套灰色产业链。网上甚至流传着“羊毛党攻略”:选邻近省市的商家、单价低的小商品,自付运费低,利润更高。

  薅运费险“羊毛”非小事,不仅损害了商家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这样的购物行为,扰乱了商家的正常生产计划,使其错误预估了实际需求,可能导致生产积压。同时,随着退货订单增多,商家不仅会白白搭上运费、包装费等费用,购买运费险的成本也会随之上涨,加重了经营负担。从长远来看,倘若退货率持续高位徘徊,沉重的运费险负担必将迫使商家把成本转嫁至商品价格之中,最终买单的依旧是消费者。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任何行业乱象都应得到正视与整治,绝不能任由“羊毛党”把运费险赔付“生意”一直做下去。

  消费者和商家都享受利好,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各方理应携手合作,探寻更为合理的解决之道。监管执法部门要全面排查现有运费险政策,识别并填补漏洞,加大对保险诈骗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电商平台应赋予商家自主购买运费险的权利,而非简单“一刀切”,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确甄别异常退货行为,对相关账号及时予以封禁处理,对“职业退险人”采取严厉措施,保障平台生态健康。保险公司应合理调整赔付机制,采取更为灵活精准的定价策略,比如依据商家历史退货率动态调整保费,或直接与快递公司合作,统一服务标准与费用,减少套利空间等,从根源上解决难题。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通过虚假购物、编造虚假物流信息、虚假退货等方式,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要求赔付运费险,属于“骗保”行为,数额较大的已涉嫌保险诈骗罪,将面临法律的惩罚。淘宝相关人士透露,淘宝天猫此前已联合合作伙伴与警方,重点针对广东茂名、江西萍乡等其他地区的团伙作案以骗保罪进行打击,其中江西的嫌疑人已经抓获,广东的已经立案。贪图一时的不劳而获,最终将付出沉重代价。每名消费者都要明白“薅羊毛”行为的危害和后果,自觉自发自愿抵制投机取巧行为,做到诚信做人、诚信购物,让运费险回到“最初的模样”。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