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火”出圈,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

2024-08-01 07:12 来源:人民网

  前往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电力机车诞生地探秘,目睹昔日炼钢高炉与今日滑雪大跳台精妙融合,去奶业制造基地发现“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神奇转化……近年来,越来越多工业园区或工业遗迹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工业旅游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

  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具有深厚历史与人文积淀的工业园区,则是独特的记忆载体和旅游资源。在“工业风”的背后,或斑驳、或现代的工业园区,见证着新中国工业不断成长壮大,蕴含着艰苦奋斗的拼搏进取精神。妥善利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园区,打造特色文创空间,不仅是向公众展现工业的硬核壮美,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拓展文旅休闲消费新场景的良好契机。

  推动工业旅游,政策支持不可或缺。《“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明确,支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项目。有关政策为工业旅游发展指明方向,昭示着工业旅游的光明前景。

  工业景区不光要展示怀旧元素,也要让游客获得现代化沉浸式体验。比如,镇江市醋文化博物馆,是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国家工业遗产传承保护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整齐排列着两万多个陶制醋坛,震撼着到访游客,制醋工艺表演更让游客接触“从糯米蒸饭到后期陈酿”的制醋全过程。让游客更多感受历史场景、时光印记,提供更多有特色、有文化、有趣味的参观项目,是工业旅游吸引游客的关键。

  以工业旅游为载体,更当发掘精神内核。老工业园区的奋斗史以及千千万万曾在那里拼搏的劳动者,往往体现着奉献精神、报国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工业旅游要积极弘扬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游客在参观中感悟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筚路蓝缕,了解我国工业产业从一穷二白到制造业大国的非凡历程,光大值得倍加珍视的精神内核。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新型工业化。一些现代工业园同样成为旅游打卡地。在数字化、智能化的重型卡车生产基地,机械臂灵活舞动,物流机器人随处可见,它们完成着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让游客亲眼看到“从一块钢板到一辆卡车”的诞生,见证新型工业化的魅力。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新质生产力引发产业革命,为工业旅游提供更丰富的场景选择。

  钢铁斑驳与清新文艺融合,辉煌成就与沧桑历史交织,现代生产线同样是风景线……面对工业旅游方兴未艾,文旅部门要加强对工业旅游的规划和指导,进一步制定相关服务规范和标准,促进工业旅游健康发展。工业景区要在保护中利用、在运营中发展,提供更具可延展性的工业旅游产品,让工业旅游可看、可玩、可学、可购,更好满足群众文旅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工业旅游“火”出圈,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

2024年08月01日 07:12   来源:人民网   蒋萌

  前往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电力机车诞生地探秘,目睹昔日炼钢高炉与今日滑雪大跳台精妙融合,去奶业制造基地发现“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神奇转化……近年来,越来越多工业园区或工业遗迹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工业旅游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

  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具有深厚历史与人文积淀的工业园区,则是独特的记忆载体和旅游资源。在“工业风”的背后,或斑驳、或现代的工业园区,见证着新中国工业不断成长壮大,蕴含着艰苦奋斗的拼搏进取精神。妥善利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园区,打造特色文创空间,不仅是向公众展现工业的硬核壮美,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拓展文旅休闲消费新场景的良好契机。

  推动工业旅游,政策支持不可或缺。《“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明确,支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项目。有关政策为工业旅游发展指明方向,昭示着工业旅游的光明前景。

  工业景区不光要展示怀旧元素,也要让游客获得现代化沉浸式体验。比如,镇江市醋文化博物馆,是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国家工业遗产传承保护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整齐排列着两万多个陶制醋坛,震撼着到访游客,制醋工艺表演更让游客接触“从糯米蒸饭到后期陈酿”的制醋全过程。让游客更多感受历史场景、时光印记,提供更多有特色、有文化、有趣味的参观项目,是工业旅游吸引游客的关键。

  以工业旅游为载体,更当发掘精神内核。老工业园区的奋斗史以及千千万万曾在那里拼搏的劳动者,往往体现着奉献精神、报国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工业旅游要积极弘扬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游客在参观中感悟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筚路蓝缕,了解我国工业产业从一穷二白到制造业大国的非凡历程,光大值得倍加珍视的精神内核。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新型工业化。一些现代工业园同样成为旅游打卡地。在数字化、智能化的重型卡车生产基地,机械臂灵活舞动,物流机器人随处可见,它们完成着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让游客亲眼看到“从一块钢板到一辆卡车”的诞生,见证新型工业化的魅力。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新质生产力引发产业革命,为工业旅游提供更丰富的场景选择。

  钢铁斑驳与清新文艺融合,辉煌成就与沧桑历史交织,现代生产线同样是风景线……面对工业旅游方兴未艾,文旅部门要加强对工业旅游的规划和指导,进一步制定相关服务规范和标准,促进工业旅游健康发展。工业景区要在保护中利用、在运营中发展,提供更具可延展性的工业旅游产品,让工业旅游可看、可玩、可学、可购,更好满足群众文旅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