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强景区价格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对偏离成本、价格过高、群众反映较大的景区交通工具票价予以重新核定,降低价格,不得通过景区交通工具谋取过高利润。
游客苦“宰客”摆渡车久矣!正值暑期旅游高峰,四川的一纸通知直指当下众多景区借摆渡车“圈钱”的乱象,引发众多网友共鸣。
经过各级政府部门的整顿和调控,一度过高的景区门票价格,如今多数已较为平稳。而且,不少景区为吸引游客还主动降低票价,甚至免门票的也越来越多。相应地,一些景区随意设置、变相强制、牟利目的明目张胆的摆渡车,成为影响旅游体验、游客哑巴吃黄连的一大痛点:有的景区强制游客捆绑购买门票和摆渡车车票;有的景区把大门越建越远,人为拉长景点与停车场的路程,变相制造需求,“带火”摆渡车生意。
一位游客回忆今年初在四川青城山景区旅游时的经历说,景区快铁站到售票处约4公里的路程,摆渡车单程收费20元,往返收费35元,一车可供超20人乘坐且路况良好,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其中的暴利。记者曾采访过湖南一个近年火起来的村寨,本身面积不大,却把“村口”修得远远的,好给收费摆渡车制造“刚需”。
毋庸置疑,一些景区为了交通秩序和环保,设置摆渡交通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这种摆渡服务理应包含在门票之中,类似一些大机场的免费摆渡服务。而现在多数景区的摆渡车,明显是以远高于成本的价格,变相强制游客购买来牟利,游客纷纷“吐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