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一位奶奶在给孙子做好一桌饭菜后,在孙子上桌吃饭时说:“我今天把你饭也盛好了,菜也烧好了,我在家热死了都不舍得开空调。”可孙子却直接打断奶奶的自我感动:“你只能感动你自己,你脑子有泡”……评论区网友多是支持孙子“反道德绑架”,对老一辈“没苦硬吃”的行为吐槽满满。
“有福不享,没苦硬吃”的事件和新闻屡见不鲜,“老太顶着大太阳,在地里捡了40斤小麦,累得犯病住院半月”“大妈不顾身体硬要下地干活,儿女专门请假五天,来回花了4000块路费,帮她收了800斤小麦、100斤蚕豆”“妈妈为省邮费,背冰箱坐20小时火车”……微博上也曾有一个热搜叫:“老一辈有多热衷没苦硬吃”,评论区无数网友共鸣,吐槽“真是同一个世界,一样的父母”。
那究竟老一辈为何如此热衷于吃苦呢?首先是源自于他们的生存背景。相较于我们不缺穿不缺吃的生长环境,父母经历了物资匮乏的年代,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因而他们对待食物会更加珍惜。
其次,吃苦是老一辈的时代精神,是刻在基因里面的信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父母认为吃苦能够锻炼人的心智。因而,他们的一生都在践行这种信念,将吃苦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指标”。
老一辈的这些行为,也有可能是想得到孩子们的关注。就像上述奶奶说自己大夏天不开空调做饭,目的是为了得到孙子的理解,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意的他们,用这种“自我牺牲式”的没苦硬吃,来获取子孙对自己付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