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一些银行机构对个人投资者开放销售,受到热捧,甚至出现“秒光”现象。作为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记账式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个人投资者如何理性参与应引起重视。
国债被公认是“金边债券”,主要原因在于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保本保息、收益稳定,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长期以来广受青睐。特别是在近年来理财产品盈利水平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国债安全性、稳定性的优势更加凸显。很多个人投资者特别是风险承受能力低的老年群体,成为购买国债的“粉丝”,在这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售中继续积极参与。
国债具有一系列突出优点,投资者是否可以不考虑风险因素?答案是否定的。不少投资者容易忽略不同种类国债的不同特点。国债按照不同的发售对象划分,有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两大类。储蓄国债直接面向个人销售,比较适合个人投资者购买。实际上,公众日常购买到的国债,大多是储蓄国债。这类国债期限较短,而且可以提前兑取、质押贷款等。如持有到期,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如果提前兑取,会产生一些利息损失,但本金“分毫不差”。可见,储蓄国债的安全性非常高。
与储蓄国债有所区别,记账式国债显得更复杂一些。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个人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需要注意的是,记账式国债不能提前兑取,在持有到期前,可以在市场进行买卖。这就意味着,投资者手上持有的记账式国债买卖价格随市场行情而有涨有跌,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这次特别国债上市交易后,价格总体稳定,但也出现过波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