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刹蜻蜓点水式调研虚风

2024-05-29 07:2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印发以来,不少地方和部门在深化调查研究上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用调研推动问题解决。然而在实际中,对调研安排很“上心”、对调研过程极“专注”、把“身入”当“深入”、把“过程”当“解决”的蜻蜓点水式调研时有发生,这严重背离调查研究本质,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表现,不但加重基层负担,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座谈一排排、出行一串串、吃饭一桌桌”“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顺着彩排走、对着稿子念、拿上材料撤”……从群众编排出来的顺口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对“为调研而调研”现象的深恶痛绝。如此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调研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让基层不堪重负。要坚决避免浮在上面,务必扑下身子,坚持搞真正的调研。

  真正的调研是把群众观挺在前面,务求真心实意访实情。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他们非常反感一批接一批人来嘘寒问暖,实际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调查研究根本是解决问题,要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既要防止“调”而不“研”,又要防止“研”而不“用”,更要防止“用”而无“效”。开展调研就是走群众路线,各级领导在搞调研时务必把为群众解决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真正的调研是秉持实事求是之意、克服哗众取宠之心。开展调研工作务必要坚持“实”的作风,求客观实际之真。现在有的调研好像有一个“功能”,就是刷存在感,让别人知道我在调研、在忘我工作,调研本来目的倒变成次要的、甚至可有可无的了。开展调研,一定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信念、增强实事求是本领,要用“真心”换“真经”。不仅要“身入”基层,听汇报、看材料,还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实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真正的调研是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想一筹。一些地方接待上级调研已经搞出了一套模块化流程,路线怎么走、吃什么饭喝什么茶、谁在什么时间节点出来介绍什么情况,甚至在什么场合营造感人氛围等已形成“剧本”,而有的调研者也很默契地顺着“剧本”往下走,且颇为享受。调查研究是一个细致活儿,不能打马虎眼大而化之。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的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顺耳话,也要听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看到实情、收到实效。尤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红红脸出出汗本身也是调研的题中之义。

  实践证明,调查研究不是小事,而是关乎我们党能否得民心、汇民智、聚民力的大事。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解决调研集中扎堆、只调不研等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足功夫,把调研的真正作用发挥好、发挥足。

  (记者刘阳)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狠刹蜻蜓点水式调研虚风

2024年05月29日 07:2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刘阳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印发以来,不少地方和部门在深化调查研究上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用调研推动问题解决。然而在实际中,对调研安排很“上心”、对调研过程极“专注”、把“身入”当“深入”、把“过程”当“解决”的蜻蜓点水式调研时有发生,这严重背离调查研究本质,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表现,不但加重基层负担,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座谈一排排、出行一串串、吃饭一桌桌”“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顺着彩排走、对着稿子念、拿上材料撤”……从群众编排出来的顺口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对“为调研而调研”现象的深恶痛绝。如此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调研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让基层不堪重负。要坚决避免浮在上面,务必扑下身子,坚持搞真正的调研。

  真正的调研是把群众观挺在前面,务求真心实意访实情。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他们非常反感一批接一批人来嘘寒问暖,实际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调查研究根本是解决问题,要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既要防止“调”而不“研”,又要防止“研”而不“用”,更要防止“用”而无“效”。开展调研就是走群众路线,各级领导在搞调研时务必把为群众解决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真正的调研是秉持实事求是之意、克服哗众取宠之心。开展调研工作务必要坚持“实”的作风,求客观实际之真。现在有的调研好像有一个“功能”,就是刷存在感,让别人知道我在调研、在忘我工作,调研本来目的倒变成次要的、甚至可有可无的了。开展调研,一定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信念、增强实事求是本领,要用“真心”换“真经”。不仅要“身入”基层,听汇报、看材料,还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实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真正的调研是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想一筹。一些地方接待上级调研已经搞出了一套模块化流程,路线怎么走、吃什么饭喝什么茶、谁在什么时间节点出来介绍什么情况,甚至在什么场合营造感人氛围等已形成“剧本”,而有的调研者也很默契地顺着“剧本”往下走,且颇为享受。调查研究是一个细致活儿,不能打马虎眼大而化之。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的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顺耳话,也要听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看到实情、收到实效。尤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红红脸出出汗本身也是调研的题中之义。

  实践证明,调查研究不是小事,而是关乎我们党能否得民心、汇民智、聚民力的大事。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解决调研集中扎堆、只调不研等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足功夫,把调研的真正作用发挥好、发挥足。

  (记者刘阳)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