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北京市百余家事业单位首次“组团”定向招聘残疾人之后,近日,在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残联的努力下,2024年度事业单位集中定向招聘残疾人再次启动,129家事业单位一次性投放定向岗位138个,单位参与数量和岗位数量均超过去年。27日,记者从定向招聘现场咨询会上了解到,今年定向岗位的招聘条件进一步优化,所有岗位均以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为要求,不限制残疾类别、残疾等级。(5月28日北京青年报)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591.4万人,占总人口的6.16%,几乎每16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过去,不少用人单位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问题认识不足,让不少残疾人被拒之门外。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残疾人就业政策,为残疾人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2023年,多个省份启动公务员招录,专设岗位招录残疾人。比如,山东济南提出,机关、事业单位面向残疾人专设职位、岗位,并适当放宽条件;又如,北京市事业单位持续“组团”定向招聘残疾人,岗位不限残疾类别。这些优待政策,增强了残疾人的获得感,为就业公平及社会稳定、残疾人家庭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可否认,社会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的就业歧视,很少有用人单位愿意招聘残疾人。然而,不少残疾人往往身残志坚,他们不愿依靠低保、家人养活而生存,他们也希望通过勤劳与智慧创造美好生活,让社会认可他们的价值。就算只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报酬低廉的简单体力劳动,他们也会力尽所能。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各行各业招用残疾人的政策。比如,实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一定比例,可以免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每多安排一名残疾人就业,每年给予单位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