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装上电梯只是第一步

2024-05-29 07:04 来源:北京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老楼装上电梯只是第一步

2024年05月29日 07:04   来源:北京日报   晁星

  老楼加装电梯,是广受欢迎的民生工程。北京自2017年开始推进老楼加装电梯工作,至今已加装电梯数千部。可是,随着首个五年计费期结束,有小区却遇到了新难题:因缴费户数的减少带来运行资金缺口,电梯“趴了窝”。

  老楼加装电梯,第一步就是协调好各方利益,为何用着用着又出了问题?现实情况是,需要加装电梯的老旧房屋,很多业主是上了岁数的老人,难免会遇到儿女接走、住养老院,或生病住院以及去世等情况,使后续意见征集和出资出现新变数。而一旦缴费户数减少,乘梯费用缺口就得再分摊到其他居民头上,否则就要停梯。对此,有居民颇为不满,质问“这电梯怎么越用越贵”“明明交了自己的那份,怎么还要分摊别人的”……可电梯服务方也很委屈,直言“一部电梯总支出为72万元,而公司一共收入才80万元”,本就“薄利”的生意,再碰上欠费,如何做得长久。居民嫌贵、公司叫亏,阻碍电梯正常运行的“疙瘩”便越结越大。

  好不容易装上的电梯,当然不能就这么停用了。回头看,老楼加装电梯时,不同楼层住户的现实考量和利益诉求就各不相同。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牵头搭线、居中协调,挨家挨户听取意见,在方案落地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眼下,面对小区居民与电梯服务公司之间的新矛盾,还得靠积极沟通、协商解决。相关部门以及属地街道、社区等都要继续拿出“一点一点磨”的劲头来,在充分交流、通畅表达中碰撞出一个“最大公约数”,避免好好的民生项目烂尾。

  老旧小区改造升级,老问题叠加着新问题,是一个不断打补丁的过程。当下一些电梯因缴费分歧停运也提醒我们,老楼加装电梯不是一锤子买卖,常规运行尚有不少漏洞有待填补。以《北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操作指引(试行)》为例,其中有不少示范文本,但缺少如何服务电梯运行的合同示范文本。比如,大家普遍觉得5年缴一次费周期过长、费用过高,那能否约定一个更合理的缴费周期?比如,有一户居民没有完成缴费,电梯就停运,对那些已经完成缴费的居民是否公平?等等这些,都亟须相关方面给出更周全、细致的标准与规范。惟有如此,老楼新梯才能装好更用好。

  时代在变,诉求也在更新,不变的应是互利、共赢的价值追求。有分歧商量着办,总能找到更妥善的处理之法。最终,利益的分歧点就不会是焦虑的爆发点,而是达致共识的“契合点”、完善治理的“着力点”。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