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两代表一委员”合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4-05-06 17: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们将每周三定为‘代表委员接待走访日’。代表委员按照排班,当天有群众来访时,就进行接待。当天没有群众来访时,代表委员就深入田间地头,或者敲门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党代表、兴和县城关镇二台子村党支部书记梁艳近日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更是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助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创新。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作为该项工作的试点地,通过线上和线下联动,初步探索出一条推进代表委员常态化履职的基层实践新路径。

  形成履职合力

  为了优化履职阵地,形成履职合力,兴和县着手将原来分设的“党代表工作站”“人大代表之家”“政协委员之家”进行整合,通过县建联络办、乡建联络室、村建联络站,就地就近编入各级代表委员,于2023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率先建立“两代表一委员之家”,为代表委员学习培训、开展履职活动等提供统一阵地。目前,兴和县已建立联络办1个,联络室12个,联络站139个,代表委员线下履职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兴和县将原来的人大代表数字服务平台升级改造为“北疆民心桥——兴和县代表委员数字综合服务平台”,搭建起“三合一”线上履职平台,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家于一网。该平台具有建议办理、履职活动、学习培训、会议管理、综合考评等功能,代表委员可以利用专属账号进行全流程线上履职。兴和县还同步开通了“北疆民心桥”微信小程序,实现了代表委员与基层群众线上互联互通,有效助力代表委员常态化、便捷化、全天候履职。

工作人员在介绍“北疆民心桥——兴和县代表委员数字综合服务平台”。(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据了解,兴和县还根据代表委员职责要求,分领域激活代表委员的功能作用,细化明确联系工作任务,通过党代表联系重点群体、人大代表联系多数群体、政协委员联系特定群体,实现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建立“两代表一委员之家”、搭建“三合一”线上履职平台、开通“北疆民心桥”微信小程序、细化明确代表委员联系工作任务……通过多措并举,兴和县“两代表一委员”履职工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有效解决了以往代表委员履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解决“急难愁盼”

  近日,在兴和县城关镇二台子村“两代表一委员之家”联络站举行了一场协商讨论会,主题是关于提升电商平台效能、助力村民增收的。参会的有兴和县党代表、政协委员,二台子村村委会代表、村民代表,还有兴和县农科局、市场局、工信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

二台子村“两代表一委员之家”联络站近日举行的协商讨论会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我去农户家里走访时,他们最喜欢和我聊的话题就是怎么增收。”兴和县政协委员武磊笑着告诉记者。他不仅是二台子村“两代表一委员之家”联络站的成员,同时还经营着一家销售京蒙对口帮扶农副产品的公司。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就在二台子村,公司通常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来收购村里的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后,再通过公司的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销售。

  “我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在会上也提了一些建议,包括推荐优良品种、建立标准体系、做好分选销售、提高收购价格等。”武磊表示,“我们计划在村里建一个分装车间,让这里的产品面向北京市场实现稳定供给,同时也为村民提供更多工作岗位。”

  二台子村的这场协商讨论会也是兴和县“两代表一委员”工作机制顺利运转、代表委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履职的缩影。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2023年,兴和县代表委员通过“线上+线下”履职方式,提出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12条,较2022年增加195条;意见建议90%以上均及时办结答复,办结答复率提升28%。兴和县代表委员全年帮助群众解决务工就业、居住环境、供暖用水、医疗救助等各类问题1400多个。184名代表委员被发展为致富带头人,通过产业带动、提供就业、技术指导等方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累计受益群众达2.5万人。

  据介绍,目前兴和县“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的典型做法已在乌兰察布市全市开展推广应用,并且正在向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推广。(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由人民政协网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焱)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两代表一委员”合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4年05月06日 17: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们将每周三定为‘代表委员接待走访日’。代表委员按照排班,当天有群众来访时,就进行接待。当天没有群众来访时,代表委员就深入田间地头,或者敲门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党代表、兴和县城关镇二台子村党支部书记梁艳近日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更是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助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创新。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作为该项工作的试点地,通过线上和线下联动,初步探索出一条推进代表委员常态化履职的基层实践新路径。

  形成履职合力

  为了优化履职阵地,形成履职合力,兴和县着手将原来分设的“党代表工作站”“人大代表之家”“政协委员之家”进行整合,通过县建联络办、乡建联络室、村建联络站,就地就近编入各级代表委员,于2023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率先建立“两代表一委员之家”,为代表委员学习培训、开展履职活动等提供统一阵地。目前,兴和县已建立联络办1个,联络室12个,联络站139个,代表委员线下履职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兴和县将原来的人大代表数字服务平台升级改造为“北疆民心桥——兴和县代表委员数字综合服务平台”,搭建起“三合一”线上履职平台,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家于一网。该平台具有建议办理、履职活动、学习培训、会议管理、综合考评等功能,代表委员可以利用专属账号进行全流程线上履职。兴和县还同步开通了“北疆民心桥”微信小程序,实现了代表委员与基层群众线上互联互通,有效助力代表委员常态化、便捷化、全天候履职。

工作人员在介绍“北疆民心桥——兴和县代表委员数字综合服务平台”。(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据了解,兴和县还根据代表委员职责要求,分领域激活代表委员的功能作用,细化明确联系工作任务,通过党代表联系重点群体、人大代表联系多数群体、政协委员联系特定群体,实现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建立“两代表一委员之家”、搭建“三合一”线上履职平台、开通“北疆民心桥”微信小程序、细化明确代表委员联系工作任务……通过多措并举,兴和县“两代表一委员”履职工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有效解决了以往代表委员履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解决“急难愁盼”

  近日,在兴和县城关镇二台子村“两代表一委员之家”联络站举行了一场协商讨论会,主题是关于提升电商平台效能、助力村民增收的。参会的有兴和县党代表、政协委员,二台子村村委会代表、村民代表,还有兴和县农科局、市场局、工信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

二台子村“两代表一委员之家”联络站近日举行的协商讨论会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我去农户家里走访时,他们最喜欢和我聊的话题就是怎么增收。”兴和县政协委员武磊笑着告诉记者。他不仅是二台子村“两代表一委员之家”联络站的成员,同时还经营着一家销售京蒙对口帮扶农副产品的公司。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就在二台子村,公司通常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来收购村里的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后,再通过公司的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销售。

  “我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在会上也提了一些建议,包括推荐优良品种、建立标准体系、做好分选销售、提高收购价格等。”武磊表示,“我们计划在村里建一个分装车间,让这里的产品面向北京市场实现稳定供给,同时也为村民提供更多工作岗位。”

  二台子村的这场协商讨论会也是兴和县“两代表一委员”工作机制顺利运转、代表委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履职的缩影。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2023年,兴和县代表委员通过“线上+线下”履职方式,提出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12条,较2022年增加195条;意见建议90%以上均及时办结答复,办结答复率提升28%。兴和县代表委员全年帮助群众解决务工就业、居住环境、供暖用水、医疗救助等各类问题1400多个。184名代表委员被发展为致富带头人,通过产业带动、提供就业、技术指导等方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累计受益群众达2.5万人。

  据介绍,目前兴和县“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的典型做法已在乌兰察布市全市开展推广应用,并且正在向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推广。(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由人民政协网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