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城市形象的塑造逻辑

2024-04-22 07:34 来源:北京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高品质城市形象的塑造逻辑

2024年04月22日 07:34   来源:北京日报   卢蓉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要求,新北京形象的建设,立足中心定位,围绕时代之“新”,在实践层面不断开拓,以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开发逻辑,率先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在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前列。

  古今融通赓续文化传统

  备受瞩目的北京中轴线项目,如今已经初见成效,突破以往散点式的符号抓取,以“北京中轴线”建筑群为核心,汇聚文化创意矩阵。其中,文化体验类综艺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带火《中轴线奇妙行》以及广播作品《打开文化之门》系列节目。同期,“魅力北京”文化推广活动在西班牙马德里和希腊等地举行,纪录片《京之轴》陆续登录海外多个频道进行全球推广。“中轴线”实践之路正沿着品牌化方向发展,在未来有望成为新北京对外传播的文化金名片。

  今年,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推出的纪录片《紫禁城》、真人秀《博物馆之城》以及融媒体节目《文物里的北京》等项目,立体呈现北京传统文化革故鼎新、兼收并蓄、薪火相传的独特魅力。《天工之城》从工匠家族的视角重现紫禁城的兴建历史;《云雀叫天录》用京剧名家谭鑫培的成长经历展示京剧艺术的魅力;《收山》呈现北京餐饮百年老字号的传承。自媒体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令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出圈,在都市青年中掀起新一波中国玉器文化热……几乎所有取材自传统文化资源的影像创作,都在以“协同创新促进当代潮流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为目标,打造极致效果与标志性场景,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视觉表达。

  跨界整合托载现代价值内涵

  除了“京产电影”“京产剧”外,互动视频、视觉艺术、视听融媒体等持续发力,让“北京大视听”不断融入公众生活,在全国产生了显著的引领效应。新京剧《风华正茂》多场次、多板块的结构创造性融入歌队元素,刷新了观众认知。《北平1948》打破传统剧场概念,对露天外围空间和剧场内如北平街巷、暗战天台等进行整体升级,营造1948年北平街巷实景氛围,剧情中植入多种互动,拓展观众体验。儿童剧《花猫三丫上房了》将北京“胡同”搬到舞台,演绎京味十足的童年故事;新生代戏剧《飞向天空的人2》《阿Q正传》等,实时数字影像参与戏剧叙事,用跨媒体观念革新讲故事的方式。众多极富想象力的创作,传递出今日中国所传扬的审美追求、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

  城市公共艺术联合文创IP正在提升文化产业的集群式辐射力,“传统+潮流”模式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达空间,激活了线下衍生,打造城市文化氛围的同时重塑了北京城的整体形象。

  科技赋能重塑城市感知新界面

  数智时代,世界各大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思路不断推陈出新。科技重塑的文化场景、具身参与、沉浸式体验与超时空情感联结中,艺术实践不止于反映或再现城市生活的镜像,而是成为了构建数字化城市感知的全新界面。

  近几年,北京文化产业在“数字云游”和“数字展览”领域成效斐然。《精彩华章》全建模打造北京城市文明动态画卷,用古代画风展现“一轴三带”文化风采。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的多媒体展项“祭祀乐舞”整合古籍、绘画和动画等媒介形式,重现先农坛祭礼的盛大场景。数字市集《非遗守护人云游市集》H5联合十家北京非遗传承人,以尖端技术赋能非遗释放全新活力;“云游长城”小程序实现最大规模文化遗产毫米级高精度、沉浸交互式的数字还原;数字故宫让用户与艺术家共同创制数字艺术空间;北京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在实体空间中展陈壁画,全面升级身临其境感。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云游敦煌等创新的线上数字展陈,显示出未来文博产业的丰富性。

  科技带来的不仅仅是形式转换,而且开启了新的范式和空间,给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巨型数字装置、AI算法造境、多媒体交感……众多艺术场景经过当代美学眼光的提炼和催化,一起跨越时空、汇聚一城,带观众重新理解数字时代城市文明的丰富内涵。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正在加快创新业态的培育,新北京形象内涵的建构在多元探索中,正从历史中走来,在继承中创新,引领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光彩。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