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大幅压缩论坛节庆、遏制项目申报高估冒算……财政部近日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无规矩不成方圆”,一系列制度约束的目的,在于促进党政机关把过紧日子落到实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强调“习惯”二字,表明过紧日子并非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要长期坚持的原则。
让过紧日子成为习惯和自觉,思想认识是根本。一些人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这只是受财政收支紧平衡影响而采取的短期措施。实际上,过紧日子固然有应对财政收支矛盾的现实需要,但从根本上讲是长久之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优良传统不能丢。通过党政机关的“节用”,更好地做到“裕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得到普遍践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地方过紧日子时紧时松,有时甚至逾越红线的现象,比如,有的地方花财政资金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过紧日子坚持一段时间不难,转化为习惯思维和长期行为不易。
绷紧政府节俭这根弦,还需持续用力,特别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我国政府支出规模越来越大,如何保证支出规范高效、避免铺张浪费?硬化预算约束是关键。要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安排审核把关,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并做好预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比如,近些年,各地各部门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公开“三公”经费预算,“三公”经费压缩效果明显。同时,还要严格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特别是对违规、异常列支费用和突击花钱等行为加强惩戒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