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4年03月26日 11:39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朱红梅 王小虎

  [摘 要] 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H省为例,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发展维度选取25个指标,构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改进熵值法研究了2012—2021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整体不高但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发展维度增幅较大,其余维度变化较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县域间和县域内都不均衡,强县存在短板,弱县亦有长处,总体依靠经济和绿色发展推动,创新发展不足。基于以上结论,提出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53(2023)12-0057-08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学全面地评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把握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短板,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高质量发展提出之前,经济学界通常采用经济质量来研究经济增长,而学者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解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狭义理解,认为经济增长质量就是经济增长效率,用全要素生产率和增加值率来衡量经济增长质量,这些单一指标在衡量经济增长质量时具有一定成效,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3][4]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通过多维度的综合指标来反映经济质量,代表性的研究有:魏婕和任保平通过构建六个维度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对中国各省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是国内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的先行者。[5]QI、李金叶从经济规模、绩效、有效性、开放性等方面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研究。[6][7]而县域层面的研究主要是经济发展方面,彭宝玉、廖翼等学者运用了泰尔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等不同方法对湖南、山西等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8][9][10]在提出高质量发展概念后,Jin Bei等学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11][12][13]魏敏和李书昊从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配置高效等10个方面构建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14]师博等依据新发展理念在不同尺度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15]][16][17][18]关于县域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毅等初步提出了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19]王蔷等基于对县域产业升级、要素激活、城乡融合、制度创新的总体分析构建了包含24个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杨雪婷等对四川五大经济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了探讨。[21]

  综上所述,近年已有较多学者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但基于发展理念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多年系统评价的研究仍较少。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相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多个维度的综合发展。因此,以H省为例,立足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基于六个维度构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2012—2021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分析县域间发展差距,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贯彻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包含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县域经济发展包容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基本的部分,[22]只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才能实现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成果共享。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要考察经济总量的变化,还要考虑固定资产、工业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增长情况,其增长是经济增长重要推力之一。[23]

  第二,创新发展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依靠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落地的推动,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县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可考虑从创新投入和科研成果产出两方面选择指标。

  第三,协调发展是指县域精准定位自己的区域地位,根据不同县(市)的区位特点,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促进县域城乡协调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县域之间和县域内部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因而县域的协调发展包含了产业协调、城乡协调和地区协调等方面。

  第四,绿色发展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关注环境问题,既要控制污染排放,也要加快环境治理,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重点从县城和农村的污染以及环境治理入手,考察县域绿色发展水平。

  第五,开放发展要内外合作、互利共赢。对外引入资金和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内外合力推进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县域高水平开放发展。因此,选取公路密度、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来反映开放发展水平。

  第六,共享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25]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也要促进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缩小各县域间社会福利水平差距,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因而可从收入分配、公共服务水平两个方面评价共享发展水平。

表1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注:“指标属性”一列中“+(-)”表示该测度指标为正(负)向指标。

  基于上述分析,遵循科学性、典型性和可获得性原则,从上述维度选取25个指标构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二)评价方法

  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县域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测算得到权重。[26]与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比,熵权法是根据客观数据来生成信息熵进而确定各测量指标的客观权重,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使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再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测算方法,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yij与其权重wj进行计算,可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S,具体的计算公式()见陈景华等。[27]

  (三)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2021年,《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H省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重要过渡带,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H省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强弱差距大,具有研究的典型性。由于地方县(市)经济与市区经济发展路径不同,[28]因此,将H省除市辖区以外的县级区划作为研究对象。涉及的数据来源主要有:2013—2022年的《H省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H省统计年鉴》、H省各市(州)统计年鉴以及各县统计公报。部分缺乏数据采用均值法补齐。

  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监测及评价

  (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各维度发展趋势

  图1是2012—2021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以及六个维度指标的发展趋势。由图1可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均值介于1.3245—1.3756之间,说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但综合指数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1.3429上升到2021年的1.3756,增长3.8%。从六个维度指标来看,绿色发展指数一直处于六个维度中最高,但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经济发展指数总体上次于绿色发展指数,2012—2019年间上升较快,累计增长18.2%,2020和2021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指数下降;创新发展指数处于六个维度中的最低,且整体略有下降,发展指数共减少1.5%,虽然部分县(市)创新水平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大部分县域的创新水平低下导致总体平均水平不高;共享发展指数略高于创新发展指数,成波浪线型变化,但整体指数暂无提升,意味着目前发展成果没有较好的普及人民;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处于中游水平,两者发展指数都表现出上升趋势。

图1 2012~2021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各维度指数变化趋势

  (二)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特征分析

  为了解各县域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优劣,进一步对比分析各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借鉴魏敏的研究成果,[29]依据得分均值A与标准差SD关系,将2012—2021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均综合指数划分为三个梯队,即综合指数大于A+0.5SD的为第一梯队;综合指数介于A-0.5SD和A+0.5SD之间的为第二梯队,综合指数小于A-0.5SD的为第三梯队,同理将六个维度平均发展指数分为三个梯度。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地区非均衡性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大致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趋势,各维度中只有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平均综合水平,创新发展水平远低于综合水平。第一梯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在1.3786—1.6089间,占考察县域总数的20.9%。在空间上,大部分县域集中于H省东部发达地区,由于其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政策支持,在资金投入、科研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要优于其他县域,能更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支持。第一梯队县域综合实力较强,但个别维度发展水平较低,没有六个维度发展皆好的县域,其中,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发展水平欠佳县域占比最多,需针对性增强弱项,实现第一梯队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梯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介于1.3123—1.3786,这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地位,占考察县域总数的46.5%。该梯队的县域主要位于H省的中部地区,各维度发展水平处于中游,但普遍存在一到两个维度位于一、三梯队的情况,说明该梯队的县域强势、均势和弱势发展维度并存,这些县域可以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扩大优势维度、优化均势维度、弥补劣势维度,以更快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提升。

  第三梯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小于1.3123,总数占考察县域总数的32.6%。这些县域主要分布在H省西部的老少边穷的地区,各县域在六个维度发展水平多数处于中下位置,但也存在较好的一面,这部分县域由于自然和文化底蕴较好,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促使绿色和共享发展水平较好。面对该梯队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阻碍较大的问题,需要把握现有相对优势,努力将其提升为绝对优势,并加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他方面的投入,缩小与一、二梯队县域的差距。

  (三)主要评价结论

  基于县域高质量发展内涵,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维度构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H省2012—2021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但综合指数总体上略有上升。测算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增长了3.8%。其中,绿色发展指数最高,但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指数变化较大,成“N型”波动上升;创新发展指数处于六个维度中的最低,且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指数有所上升,共享发展指数整体变化较小。

  第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县域之间和县域内部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一方面,县域间发展水平分化现象明显,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县域内部发展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东部和西部地区既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好的县域,也有发展水平较差的县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地区以第一梯队县域为主,西部地区第三梯队县域则占据多数;中部地区的县域间差异相对较小,以第二梯队的县域为主。

  第三,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六类发展指数来看,六类发展指数数值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梯队,但存在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低的情况;第三梯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虽然不高,但是在个别发展维度存在一定的优势,部分县域的绿色发展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几类发展指数。

  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基于上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研究结论,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走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指数在“十三五”期间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其他几个维度发展指数增长缓慢并且近几年经济发展指数下降,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因此,必须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硬道理,并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出台政策建议,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发展,虽然整体指数相对较高,但仍有部分问题有待解决,如需加强对高污落后企业的监管和整改,在保证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注重“绿色化”发展。首先,通过增加空气监测点、水质监测点等设施数量,不断强化对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和管控。其次,加强人居环境建设,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实施绿色低碳社会活动,合理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并强化县域城郊的农业生态功能,积极发展有机和生态农业,推进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减量化使用,保障县域的农业生态功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经济的绿色发展。

  (三)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创新发展指数最低,亟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第一,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应在人才的薪资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适当倾斜,把优秀人才吸引来、留下来,并积极促进地区间的人才交流学习,提升已有人才创新能力。第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科研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并完善科研成果评定程序与监管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研产出的奖励力度,激发创新的积极性。第三,推进企业与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加速将理论成果有效转化为实践成果。

  (四)坚持挖掘内需与对外开放并重,提高开放水平的深度与广度

  基于开放发展维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既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部需求,又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首先,需要刺激县域消费水平,扩大内部需求。建议优化县域商业体系,鼓励县域开拓零售业、物流业等消费服务网点,尤其是打通农村消费市场,并加大执法宣传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完善消费者维权途径,增强消费意愿和保障。其次,积极引入开放主体。落后地区引入外商投资先要完善县域立体交通网络,既要注重连接外部的铁路与高速公路建设,还要推进县域内部乡镇道路建设,提升路网覆盖范围与通达深度,保障资源流动的可达性与便利性,并且给予外商适当的政策支持,减少外商投资限制,吸引外商进入到各县各领域进行投资,以此获取优质资源,帮助各县经济发展。

  (五)优化资源配置,多角度推进协调发展

  基于协调发展维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产业协调、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发展,在差异化发展同时,缩小县域之间的发展差距。第一,推进产业协调发展。厘清自身产业优势,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作为主攻方向,打造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同时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资源,做好县域之间产业转移与承接。第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县域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发展差距仍然存在。建议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挖掘乡村地域特色,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第三,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县域间的合作交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好的县域在保持发展优势同时,发挥对周围县域的带动和帮扶作用,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域把握好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借鉴先进发展经验,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六)完善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基于共享发展维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不同县域的人民财富差距较大,尤其是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因此,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鼓励勤劳致富,以此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并进行相关税制改革,增强财富分配的公平性,缩小各阶层人群的社会差距。而在公共服务发展方面,重点加快医疗服务发展。目前大量县域存在医疗设施不足的情况,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如:2025年规划每万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74—75张,2022年H省达到要求的县域数量仅占比35%。此外,县域的医疗卫生水平有限,建议推进中心城区三级医院与本县基层医院开展帮扶合作,搭建共享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医疗帮扶机制,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

  [参 考 文 献 ]

  [1]MEI L, CHEN Z. The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regional growth difference in China: the perspective of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16(6).

  [2]刘帅.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板块差异与随机收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9).

  [3]沈利生,王恒.增加值率下降意味着什么[J].经济研究,2006(3).

  [4]范金,姜卫民,刘瑞翔.增加值率能否反映经济增长质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2).

  [5]魏婕,任保平.中国各板块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及其排序[J].经济学动态,2012(4).

  [6]QI J. Fiscal Expenditure Incentives,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A Chinese Provi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16(7).

  [7]李金叶,许朝凯.中亚国家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7(6).

  [8]彭宝玉,覃成林,阎艳.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J].经济地理,2007(3).

  [9][28]廖翼,周发明,唐玉凤.湖南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4(2).

  [10]马明,高宇璇.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6(3).

  [11]Jin Bei. Study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conomics[J]. China Political Economy, 2018(2).

  [12]李许卡.绿色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23(8).

  [13]杜宏巍.共同富裕理论内涵、指数评价与实践进路探析[J].行政管理改革,2023(4).

  [14][29]魏敏,李书昊.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11).

  [15][26]师博,樊思聪.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测度及分析[J].东南学术,2020(4).

  [16][24]韩保江,邹一南.中国经济共享发展评价指数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20(7).

  [17][25][27]陈景华,陈姚,陈敏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12).

  [18]王文举,祝凌瑶.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19]范毅,王笳旭,张晓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20(9).

  [20]王蔷,丁延武,郭晓鸣.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J].软科学,2021(1).

  [21]杨雪婷,许小君,陈希勇等.基于县域尺度四川省五大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与分异[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8).

  [22]欧进锋,许抄军,刘雨骐.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20(6).

  [23]张斐燕,杨超,张文涛.高杠杆率、房地产泡沫与宏观调控[J].南方金融,2022(10).

(责任编辑:臧梦雅)

38948232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