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阿姨崩了”:明星与品牌联名的共赢之道

2024-03-21 07:22 来源:红网

  3月20日,#沪上阿姨崩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起因是茶饮品牌沪上阿姨与张杰演唱会联名,购买相关套餐可抽取张杰演唱会门票,随后张杰粉丝们把沪上阿姨系统挤爆了。对此,沪上阿姨客服回应称:系统崩溃了,正在抢修。

  有网友吐槽“根本抢不到”,但也有消费者激动地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抢到了”。这次联名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也展现了明星与品牌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

  明星与品牌的联名合作,早已成为市场营销的一种手段。去年6月29日,喜茶在众多影迷的期待下官宣与周星驰导演的经典电影《喜剧之王》联名,并推出联名饮品、周边、主题门店等一系列活动,传递“喜悦发生”的品牌精神。在官宣后,影片众主创周星驰、张柏芝、莫文蔚等相继晒出联名饮品。“尹天仇”“柳飘飘”“杜鹃儿”隔空共饮《喜剧之王》联名饮品的“情怀杀”画面更是吸引了众多网友,带动联名话题热议。

  回到此次沪上阿姨与张杰演唱会的联名事件,对于粉丝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购买联名产品,表达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增强满足感和归属感。随着张杰演唱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粉丝开始通过沪上阿姨小程序下单购买联名产品,在支持偶像的同时也想品尝到与偶像同款的特色饮品。

  对于沪上阿姨来说,这次与张杰的合作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借助明星的影响力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通过粉丝们的热情支持实现了销售额的大幅增长。虽然系统崩溃给沪上阿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但同时也为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曝光度和关注度。许多原本对沪上阿姨不太了解的网友,也因为这次事件开始关注起这个品牌。

  而对于张杰而言,通过品牌的广泛传播,其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提升。此外,联名活动也为他提供了一个与粉丝互动的新平台,让他感受到了粉丝的热情和支持,也有利于增强粉丝的忠诚度和黏性。

  沪上阿姨和张杰演唱会联名合作实现了共赢,也为粉丝带来了更多惊喜和喜悦。在茶饮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品牌与明星联名合作的共赢方式,无疑为品牌势能的破圈提供了新思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沪上阿姨崩了”:明星与品牌联名的共赢之道

2024年03月21日 07:22   来源:红网   白高玉

  3月20日,#沪上阿姨崩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起因是茶饮品牌沪上阿姨与张杰演唱会联名,购买相关套餐可抽取张杰演唱会门票,随后张杰粉丝们把沪上阿姨系统挤爆了。对此,沪上阿姨客服回应称:系统崩溃了,正在抢修。

  有网友吐槽“根本抢不到”,但也有消费者激动地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抢到了”。这次联名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也展现了明星与品牌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

  明星与品牌的联名合作,早已成为市场营销的一种手段。去年6月29日,喜茶在众多影迷的期待下官宣与周星驰导演的经典电影《喜剧之王》联名,并推出联名饮品、周边、主题门店等一系列活动,传递“喜悦发生”的品牌精神。在官宣后,影片众主创周星驰、张柏芝、莫文蔚等相继晒出联名饮品。“尹天仇”“柳飘飘”“杜鹃儿”隔空共饮《喜剧之王》联名饮品的“情怀杀”画面更是吸引了众多网友,带动联名话题热议。

  回到此次沪上阿姨与张杰演唱会的联名事件,对于粉丝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购买联名产品,表达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增强满足感和归属感。随着张杰演唱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粉丝开始通过沪上阿姨小程序下单购买联名产品,在支持偶像的同时也想品尝到与偶像同款的特色饮品。

  对于沪上阿姨来说,这次与张杰的合作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借助明星的影响力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通过粉丝们的热情支持实现了销售额的大幅增长。虽然系统崩溃给沪上阿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但同时也为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曝光度和关注度。许多原本对沪上阿姨不太了解的网友,也因为这次事件开始关注起这个品牌。

  而对于张杰而言,通过品牌的广泛传播,其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提升。此外,联名活动也为他提供了一个与粉丝互动的新平台,让他感受到了粉丝的热情和支持,也有利于增强粉丝的忠诚度和黏性。

  沪上阿姨和张杰演唱会联名合作实现了共赢,也为粉丝带来了更多惊喜和喜悦。在茶饮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品牌与明星联名合作的共赢方式,无疑为品牌势能的破圈提供了新思路。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