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2024-03-06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闯劲干出来。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世人展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成色十足。回顾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于风风雨雨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日新月异的中国活力满满、朝气蓬勃。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

  向着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我们信心十足。今天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2位,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加充足——我国有着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就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目标、一项项新举措,勾勒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国计民生的“加减乘除”,得出的是美好生活“新图景”。无论是“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还是“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以及“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字里行间都回应着时代需求、人民期待。

  当然,前进道路上,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还要应对不少挑战。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这险那险,躺平最危险。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闯劲干出来。回望历史,中国人一以贯之的“行动哲学”,便是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展望未来,每一个人都奋力向前奔跑,就能让中国社会始终葆有勃勃生机、旺盛活力,让中国发展始终拥有坚实基础、不竭动力。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团结一心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爬坡过坎 殊为不易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焱)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2024年03月06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闯劲干出来。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世人展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成色十足。回顾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于风风雨雨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日新月异的中国活力满满、朝气蓬勃。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

  向着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我们信心十足。今天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2位,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加充足——我国有着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就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目标、一项项新举措,勾勒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国计民生的“加减乘除”,得出的是美好生活“新图景”。无论是“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还是“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以及“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字里行间都回应着时代需求、人民期待。

  当然,前进道路上,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还要应对不少挑战。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这险那险,躺平最危险。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闯劲干出来。回望历史,中国人一以贯之的“行动哲学”,便是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展望未来,每一个人都奋力向前奔跑,就能让中国社会始终葆有勃勃生机、旺盛活力,让中国发展始终拥有坚实基础、不竭动力。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团结一心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爬坡过坎 殊为不易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