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进村,特产出村,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事关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这不仅是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创新举措,也是进一步实现城乡高效流通的有效路径。
共同配送,关键在“共”,即多个参与方之间展开合作,将不同来源、不同目的地的快递包裹进行集中配送。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快递进村,更好激活农村市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共同配送发展模式,破解了不少快递进村、农产品上行的难题。如今,900多个县级寄递共配中心、27.8万个村级寄递服务网点,为每天超1亿件快递在农村快速流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共同配送通过资源整合,降低了物流成本,加速了流转效率,提升了快递服务质量。过去,各家快递公司要扩展服务网络,需要有自己的服务网点、分拣场地、配送队伍。而在农村地区,如果没有特色产业或相对固定的寄递业务,零散的快递量很难支撑网点正常运营,这也是快递企业进村设点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现在,不同的快递企业在县级共配中心汇集,通过“共仓、共拣、共配、共运”,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共配体系;上行的快递从村级服务点统一被运至共配中心后,再由各家快递分别发出。这种模式不仅延伸了快递企业的服务触角、方便了农村群众寄收快递,更大大降低了快递运输成本,让快递进村更顺畅。
共同配送对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快递服务已日渐走入千家万户日常生活,老百姓越来越习惯通过便捷的快递渠道采购生活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然而,快递送达不及时、不送货上门等问题仍是影响农村群众消费意愿的主要原因。共同配送打通了快递从乡镇到村庄的“最后一公里”,送出了优质农特产品,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丰富了他们的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