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广州开幕。省长王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从报告中获悉,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
过去的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冲击影响,又面对经济周期性、产业结构性问题叠加的严峻挑战,还面对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诸多不利之下,广东取得这份成绩单,殊为不易,难能可贵,有关话题屡被刷屏。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网络自媒体在引述有关消息时,纷纷称赞广东“富可敌国”。与世界各大经济体对比,广东GDP总量13.57万亿元可排在世界前10,超过俄罗斯、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即使以去年人民币平均汇率7.0457测算,广东GDP达到1.925万亿美元,也位居全球前列。除此之外,一些媒体报道江苏等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成果时,也经常使用“富可敌国”一词。似乎不用此语,无以概括其富裕程度。
“富可敌国”是个成语,意指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一个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许多省市生产总值连年创新高。从绝对值比较,这些数据确实比不少国家GDP还高,但是,据此称这地区“富可敌国”并不严谨,值得商榷。
首先,就GDP总量而言,一个省区与一个国家没有可比性。目前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每个国家面积、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天差地别。以刚刚与我国恢复外交关系的瑙鲁为例,全国只有1.3万人,2022年GDP仅2亿美元。如果与瑙鲁相比,我国所有省市甚至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不少社区(村集体),GDP都不止2亿美元,按照上述表达逻辑,是否也可称“富可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