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市相关规定,2024年1月1日起,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不得上路行驶,不得在公共场所停放,违者将被依法查处。现如今,为人熟知的“老头乐”正式结束两年过渡期,消失于北京的大街小巷。(1月15日 央视网)
近年来,被戏称为“老头乐”的电动三轮、四轮车,凭借价格便宜、无需上牌、不用考证等便利条件,深受广大老年人的青睐。各式各样的老年代步车涌入市场,解决了不少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但也给交通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压力。随着“老头乐”越来越多,乱闯红灯、违规逆行、随意停放等问题日益严重。
正是由于看到了“老头乐”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已有多地出台政策或规定,拟禁止或限制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上路行驶。早在2021年,北京市就提出要全面禁止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的产销与使用,并设置了两年过渡期。尽管北京在事前已经做了充分筹备,然而随着过渡期的结束,以及“老头乐”的退场,老年人的出行难题还是随之浮现。
据央视网报道,取缔“老头乐”之后的一些替代方案已经实行,但这些替代方案大多处于萌芽阶段。截至1月10日,北京设在社区里的助老打车暖心车站已超过1500座,覆盖500余个社区。但北京小区数量超过3000个,这样的覆盖率仍显不足。此外,北京开通了6条“通医专线”以及25条“通学专线”。但对于庞大的出行需求而言,不论是鼓励老人打车,还是公共交通出行,显然都还是治标的应急之策。
当然,如何标本兼治是一道综合性难题,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隔靴搔痒。短期来看,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督促交通部门加强监管,并给予“老头乐”车主一定的缓冲期。放眼长远,如何实现老年人出行和交通安全的平衡,才是关键所在,推出适宜老年人驾驶的正规汽车,完善老年人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找到“老头乐”的平替出行工具……才是值得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