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冰锥成伤人暗器

2024-01-09 07:08 来源:北京晚报

  1月5日,山东烟台鲁东大学一学生被从天而降的冰锥砸中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击者称冰块有双人床般大小,看到冰块掉落,被砸学生想躲但没有躲开。悲剧再次发出警示,悬挂在屋檐上的冰锥,外表晶莹剔透很是可爱,但也是随时可能伤人的暗器。

  冰锥悬挂在建筑物上,有的确实很漂亮。不少市民经常在路边拍照,有人甚至用手去够。但冰锥非常锋利,一旦掉下,就可能引发灾难。每年冬季,冰锥掉落砸人、砸车的事件时有发生。2023年2月24日,黑龙江哈尔滨一女子在行走时,被一段房檐冰锥砸中;2023年12月17日,山东烟台一辆轿车被屋檐坠落的冰锥砸穿后挡风玻璃;2023年12月24日,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开车时,被一根突然坠落的冰锥砸到,车子的引擎盖被砸出近1米宽的坑。据本报报道,2023年12月暴雪过后,北京一些平房房檐下悬挂一排冰溜子,最长的达30厘米,行人走过时,头部很容易撞上。

  提醒行人注意躲避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解决冰锥伤人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建筑所有者及时清理安全隐患。依据《民法典》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近年来,已有责任方因管理不善导致冰锥伤人而被法院依法判决赔偿的案例。这也提醒相关责任方要及时铲除冰锥,清除安全隐患,不要因人祸而让无辜的人遭受“天灾”。

  能不能避免冰锥砸人的悲剧再次发生,既需要每个房屋所有者的安全责任意识,更考验政府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特别是现在高楼大厦林立,每一块从高空掉落的冰锥都是能致死的凶器。眼下正在数九寒天,边化边冻,有冰锥的建筑物不少。只有防患于未然,清除冬季城市悬在高处的“杀手”,拔除威胁人们头顶的“冰炸弹”,每个人才能畅享冰雪,安度冬天。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莫让冰锥成伤人暗器

2024年01月09日 07:08   来源:北京晚报   孟雅檀

  1月5日,山东烟台鲁东大学一学生被从天而降的冰锥砸中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击者称冰块有双人床般大小,看到冰块掉落,被砸学生想躲但没有躲开。悲剧再次发出警示,悬挂在屋檐上的冰锥,外表晶莹剔透很是可爱,但也是随时可能伤人的暗器。

  冰锥悬挂在建筑物上,有的确实很漂亮。不少市民经常在路边拍照,有人甚至用手去够。但冰锥非常锋利,一旦掉下,就可能引发灾难。每年冬季,冰锥掉落砸人、砸车的事件时有发生。2023年2月24日,黑龙江哈尔滨一女子在行走时,被一段房檐冰锥砸中;2023年12月17日,山东烟台一辆轿车被屋檐坠落的冰锥砸穿后挡风玻璃;2023年12月24日,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开车时,被一根突然坠落的冰锥砸到,车子的引擎盖被砸出近1米宽的坑。据本报报道,2023年12月暴雪过后,北京一些平房房檐下悬挂一排冰溜子,最长的达30厘米,行人走过时,头部很容易撞上。

  提醒行人注意躲避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解决冰锥伤人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建筑所有者及时清理安全隐患。依据《民法典》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近年来,已有责任方因管理不善导致冰锥伤人而被法院依法判决赔偿的案例。这也提醒相关责任方要及时铲除冰锥,清除安全隐患,不要因人祸而让无辜的人遭受“天灾”。

  能不能避免冰锥砸人的悲剧再次发生,既需要每个房屋所有者的安全责任意识,更考验政府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特别是现在高楼大厦林立,每一块从高空掉落的冰锥都是能致死的凶器。眼下正在数九寒天,边化边冻,有冰锥的建筑物不少。只有防患于未然,清除冬季城市悬在高处的“杀手”,拔除威胁人们头顶的“冰炸弹”,每个人才能畅享冰雪,安度冬天。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