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月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公交集团1月2日起试点开行6条通医专线,以方便大型居住社区集中就医出行需求为主,解决群众的就医出行难题;同时兼顾服务其他生活出行,加强社区接驳地铁的便捷性,为百姓提供更贴心的出行服务。
北京不少大医院坐落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核心区和交通枢纽地带,周边日常交通压力较大。为缓解大型居住社区集中就医出行需求而推出通医专线的举措值得点赞。
其实,通医专线是多种定制化公交线路之一,是城市交通系统提升服务水准的体现。过去几年,北京公交尝试与部分学校合作推出多条通学专线,在此基础上,北京交通委等部门去年在开学季正式开启了通学定制专线试点工作,延伸了服务长度和触达半径。不少地方也有类似举措,如在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安排夜间公交接驳;深山小巴缩短了城郊居民与市区的时空距离;提升公交专用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及使用规则,让通行效率不断提升;应用智慧交通系统令信号灯变得“更懂事”,绿波车道让出行更顺畅。
优化交通出行策略、推出更多优质公交线路,是回应民意、满足群众需求的必要之举。一者,诸如求医患者、学生、上班通勤等群体,是城市交通运行中相对稳定的客流,回应其痛点,是完善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内容和责任所在。二者,交通线路能否满足群众需求、在日常运行中降本增效,事关城市缓堵的实现及绿色低碳理念的践行。
交通线路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也是促进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因私家车数量增长、网约车性价比较高等原因,多地公交线路面临载客量不足等运营压力。为破解困局,一些地方公交运营企业推出定制线路、旅游专线、周末及节假日专线等产品,发展观念逐渐从“让乘客等车”转变为“让车主动找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