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复苏蕴含扩大开放希望

2024-01-04 07:0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世界经济开放包括所有经济体在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开放政策和绩效,开放的程度即这些领域开放流量相当于世界经济总量的程度。2008年以来,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2022年降至0.7542,累计下降5.4%。2023年,受趋紧的宏观政策、国际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开放绩效继续受到冲击。2024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都难以逆转性变动,将导致世界开放形势继续低迷,不过其中也蕴含着扩大开放的希望。

  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将继续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9%,比2023年低0.1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将比2023年下降0.1个百分点。由于结构性挑战,包括疫情造成的创伤、投资疲软、债务脆弱性加剧和资金短缺仍未得到解决,世界经济正面临长期增长不理想的风险。

  国际贸易政策比以往更加分割、更难预测,世界贸易将继续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囿于周期性因素和最新一轮巴以冲突等结构性因素都难以明显改善,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较高。最强调本地化和碎片化好处的叙事,已经渗透到贸易政策制定中,出于环境、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目标的一些单方面贸易限制政策正在上升。

  数字技术正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在数字连接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数字交付的服务贸易正在迅速扩大。2023年,数字交付的服务出口已达3.82万亿美元,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约占一半。数字革命使商业服务活动和服务离岸外包进一步专业化。数字技术使新的服务和产品能够在国际上生产和分销。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的促进效应,需要正确国际经贸政策的加持,才能尽快得到充分释放。不过,即使贸易限制等政策环境施加强大压制力量,数字技术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未来终将冲破阻力,再次推动贸易一体化和重新全球化,使国际贸易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繁荣的源泉。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可能会趋于稳定。艰难的全球宏观经济条件和难以明显改观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均不支持外国直接投资明显回暖。自2023年底开始全面推行15%的全球最低企业税率的计划,将降低曾经低税收的经济体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可能有利于税率较高的国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世界投资报告2022》估计,新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外国直接投资水平会下降3%。

  对国家安全日益提升的关切,正在成为影响世界开放进程的关键变量。对外开放是一国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必需和有力手段,要在扩大开放中推进发展、提升实力,谋求动态安全。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开放与安全问题又同全球的开放、发展、安全密不可分,经济安全呈现相互性、系统性和全球性特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兼顾各国的立场和利益,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世界共同开放,才能维护全球共同安全。

  扩大开放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兴旺的必由之路。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没有根本改变,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大势没有根本改变,各国经济深度交融的事实没有根本改变。世界要突破当前的发展困局,扭转“逆全球化”势头,需要把握未来发展大势,让国际社会的开放共识更大、开放动能更足、开放共享更强。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世界开放报告》课题组成员 刘仕国 臧成伟)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全球复苏蕴含扩大开放希望

2024年01月04日 07:0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世界经济开放包括所有经济体在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开放政策和绩效,开放的程度即这些领域开放流量相当于世界经济总量的程度。2008年以来,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2022年降至0.7542,累计下降5.4%。2023年,受趋紧的宏观政策、国际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开放绩效继续受到冲击。2024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都难以逆转性变动,将导致世界开放形势继续低迷,不过其中也蕴含着扩大开放的希望。

  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将继续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9%,比2023年低0.1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将比2023年下降0.1个百分点。由于结构性挑战,包括疫情造成的创伤、投资疲软、债务脆弱性加剧和资金短缺仍未得到解决,世界经济正面临长期增长不理想的风险。

  国际贸易政策比以往更加分割、更难预测,世界贸易将继续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囿于周期性因素和最新一轮巴以冲突等结构性因素都难以明显改善,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较高。最强调本地化和碎片化好处的叙事,已经渗透到贸易政策制定中,出于环境、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目标的一些单方面贸易限制政策正在上升。

  数字技术正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在数字连接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数字交付的服务贸易正在迅速扩大。2023年,数字交付的服务出口已达3.82万亿美元,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约占一半。数字革命使商业服务活动和服务离岸外包进一步专业化。数字技术使新的服务和产品能够在国际上生产和分销。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的促进效应,需要正确国际经贸政策的加持,才能尽快得到充分释放。不过,即使贸易限制等政策环境施加强大压制力量,数字技术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未来终将冲破阻力,再次推动贸易一体化和重新全球化,使国际贸易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繁荣的源泉。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可能会趋于稳定。艰难的全球宏观经济条件和难以明显改观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均不支持外国直接投资明显回暖。自2023年底开始全面推行15%的全球最低企业税率的计划,将降低曾经低税收的经济体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可能有利于税率较高的国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世界投资报告2022》估计,新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外国直接投资水平会下降3%。

  对国家安全日益提升的关切,正在成为影响世界开放进程的关键变量。对外开放是一国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必需和有力手段,要在扩大开放中推进发展、提升实力,谋求动态安全。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开放与安全问题又同全球的开放、发展、安全密不可分,经济安全呈现相互性、系统性和全球性特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兼顾各国的立场和利益,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世界共同开放,才能维护全球共同安全。

  扩大开放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兴旺的必由之路。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没有根本改变,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大势没有根本改变,各国经济深度交融的事实没有根本改变。世界要突破当前的发展困局,扭转“逆全球化”势头,需要把握未来发展大势,让国际社会的开放共识更大、开放动能更足、开放共享更强。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世界开放报告》课题组成员 刘仕国 臧成伟)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