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复活丹”在坑老?

2024-01-03 07:45 来源:工人日报

  每盒成本仅14.6元的淀粉丸,通过包装设计和虚假宣传,摇身一变成为“揭开863计划慢病奇方奥秘”的“863复活丹”,然后以1000元至6980元不等的高价兜售,受害人多为老年人——据1月1日央视网报道,近日,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对由景德镇市公安机关侦办的7·1保健品诈骗案件进行判决。

  据市场监管部门检测,该产品主要成分为淀粉,其外包装和说明书显示其是压片糖果,属于普通食品,既非药品也非保健品。不法分子宣称其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属于消费欺诈行为,且情节严重、金额巨大,构成犯罪。眼下,相关犯罪嫌疑人分获3年至15年不等有期徒刑,这起涉及全国25个省、206家经销商的养老诈骗案宣告终结。

  个案之外,我们更应追问:并不高明的骗术何以让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我们身边究竟还有多少“复活丹”在坑老欺老?

  复盘这起案件,我们发现,首先,对虚假宣传的惩治要强化。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即便是正规保健品,也不具备疾病预防、治疗的作用。而不法分子通过虚假宣传,将普通食品包装成“灵丹妙药”。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惩虚假宣传行为,有力规范市场秩序。

  其次,要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据公安部门调查,“863复活丹”经销商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参与电视购物的老年人的信息,并在研究其病史、身体状况及个人需求等情况后,开展精准营销。可见,保护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斩断泄露和倒卖个人信息的黑色利益链,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此外,提高防范意识十分重要。“蓝帽子”是我国保健食品的特有标识,在保健食品的包装或标签上还标有“国食健字”的批准文号,可许多老年人并不知道这种辨别方法,也缺乏“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消费常识。因此,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谨防不法分子的虚假宣传、欺诈营销,十分迫切。

  随着老年人消费能力和保健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迅速。此前有预测显示,到2023年底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283亿元。行业蓬勃发展,有商机也有危机,亟待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坚决遏制不法分子假借保健品之名行诈骗、坑老之实,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还有多少“复活丹”在坑老?

2024年01月03日 07:45   来源:工人日报   张涛

  每盒成本仅14.6元的淀粉丸,通过包装设计和虚假宣传,摇身一变成为“揭开863计划慢病奇方奥秘”的“863复活丹”,然后以1000元至6980元不等的高价兜售,受害人多为老年人——据1月1日央视网报道,近日,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对由景德镇市公安机关侦办的7·1保健品诈骗案件进行判决。

  据市场监管部门检测,该产品主要成分为淀粉,其外包装和说明书显示其是压片糖果,属于普通食品,既非药品也非保健品。不法分子宣称其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属于消费欺诈行为,且情节严重、金额巨大,构成犯罪。眼下,相关犯罪嫌疑人分获3年至15年不等有期徒刑,这起涉及全国25个省、206家经销商的养老诈骗案宣告终结。

  个案之外,我们更应追问:并不高明的骗术何以让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我们身边究竟还有多少“复活丹”在坑老欺老?

  复盘这起案件,我们发现,首先,对虚假宣传的惩治要强化。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即便是正规保健品,也不具备疾病预防、治疗的作用。而不法分子通过虚假宣传,将普通食品包装成“灵丹妙药”。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惩虚假宣传行为,有力规范市场秩序。

  其次,要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据公安部门调查,“863复活丹”经销商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参与电视购物的老年人的信息,并在研究其病史、身体状况及个人需求等情况后,开展精准营销。可见,保护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斩断泄露和倒卖个人信息的黑色利益链,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此外,提高防范意识十分重要。“蓝帽子”是我国保健食品的特有标识,在保健食品的包装或标签上还标有“国食健字”的批准文号,可许多老年人并不知道这种辨别方法,也缺乏“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消费常识。因此,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谨防不法分子的虚假宣传、欺诈营销,十分迫切。

  随着老年人消费能力和保健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迅速。此前有预测显示,到2023年底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283亿元。行业蓬勃发展,有商机也有危机,亟待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坚决遏制不法分子假借保健品之名行诈骗、坑老之实,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