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公摊面积”岂能大而无当

2023-12-27 08:08 来源:燕赵晚报

  前不久,零食“公摊面积”冲上热搜,零食包装问题再度引发热议。购买零食的时候,看似三等份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一片分装海苔里垫有大包干燥剂;箱装牛奶仅有5小盒,剩余两倍空间用纸板填充;种种方式只为了让商品显得更“有料”。网友吐槽称,“这样的包装会误导消费选择,感觉受到了明显的欺骗和糊弄。”(12月25日《中国新闻周刊)

  消费者买了一大袋零食,打开却发现零食太少、空间太大,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也被网友戏称为零食的“公摊面积”过大。显然,食品厂商如此操作,就是为了多赚钱,在同样的包装体积下,剩余空间越大,厂商的成本就越低,利润也就更高些。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讲,替没用的空间埋单,太不划算了,白白花了冤枉钱,心里特不舒服,有被“奸商坑了”的感觉。

  零食的“公摊面积”过大,本质上属于“过度包装”,依靠华而不实的包装诱惑消费者。按照“新国标”,食品包装不应超过三层;非接触食品的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的20%;以一件净含量大于50ML/g的食品为例,其空隙率不得超过30%。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以及混装要求有一项不符合规定,即判定为“过度包装”。而厂商故意在包装上玩弄伎俩,利用包装空隙比率大的障眼法,凸显零食更“有料”,藉此卖出更高的溢价。

  零食“过度包装”不仅浪费资源,增加废弃物、污染环境,还涉嫌虚假宣传、缺斤少两,利用包装误导消费者,侵害消费者权益。而且,此类外表花里胡哨的零食,主要就是依靠包装吸引消费者,“大而无当”的体积,容易令消费者产生歧义,在挑选同类商品时,往往会被此类包装误导,以为其份量更多,结果做出了错误选择,可实际上多花了钱,却没买到真的实惠。

  可见,“过度包装”还会造成不公平竞争,让老实经营者受伤,加剧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于厂商利用“过度包装”即可轻松赚钱,占领市场份额,就会将重心转移到包装上,而忽视品质管理,进而引起更多厂商效仿,令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竞相比拼“过度包装”,由卖产品变成了卖包装,比如月饼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显然,对于零食“过度包装”现象,不可置之不理,应采取措施予以遏制。

  在“新国标”实施后,监管部门有了执法依据,可以对零食行业的“过度包装”现象加以整治,督促厂商合规生产经营,挤掉包装“水分”。零食厂商应废弃超标包装,以“新国标”做为包装设计标准,加快合规步伐,减少资源消耗量,重新衡量包装材料、尺寸、空间等,对包装做减量、减材等处理,减少内部剩余空间,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让消费者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零食“公摊面积”岂能大而无当

2023年12月27日 08:08   来源:燕赵晚报   江德斌

  前不久,零食“公摊面积”冲上热搜,零食包装问题再度引发热议。购买零食的时候,看似三等份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一片分装海苔里垫有大包干燥剂;箱装牛奶仅有5小盒,剩余两倍空间用纸板填充;种种方式只为了让商品显得更“有料”。网友吐槽称,“这样的包装会误导消费选择,感觉受到了明显的欺骗和糊弄。”(12月25日《中国新闻周刊)

  消费者买了一大袋零食,打开却发现零食太少、空间太大,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也被网友戏称为零食的“公摊面积”过大。显然,食品厂商如此操作,就是为了多赚钱,在同样的包装体积下,剩余空间越大,厂商的成本就越低,利润也就更高些。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讲,替没用的空间埋单,太不划算了,白白花了冤枉钱,心里特不舒服,有被“奸商坑了”的感觉。

  零食的“公摊面积”过大,本质上属于“过度包装”,依靠华而不实的包装诱惑消费者。按照“新国标”,食品包装不应超过三层;非接触食品的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的20%;以一件净含量大于50ML/g的食品为例,其空隙率不得超过30%。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以及混装要求有一项不符合规定,即判定为“过度包装”。而厂商故意在包装上玩弄伎俩,利用包装空隙比率大的障眼法,凸显零食更“有料”,藉此卖出更高的溢价。

  零食“过度包装”不仅浪费资源,增加废弃物、污染环境,还涉嫌虚假宣传、缺斤少两,利用包装误导消费者,侵害消费者权益。而且,此类外表花里胡哨的零食,主要就是依靠包装吸引消费者,“大而无当”的体积,容易令消费者产生歧义,在挑选同类商品时,往往会被此类包装误导,以为其份量更多,结果做出了错误选择,可实际上多花了钱,却没买到真的实惠。

  可见,“过度包装”还会造成不公平竞争,让老实经营者受伤,加剧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于厂商利用“过度包装”即可轻松赚钱,占领市场份额,就会将重心转移到包装上,而忽视品质管理,进而引起更多厂商效仿,令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竞相比拼“过度包装”,由卖产品变成了卖包装,比如月饼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显然,对于零食“过度包装”现象,不可置之不理,应采取措施予以遏制。

  在“新国标”实施后,监管部门有了执法依据,可以对零食行业的“过度包装”现象加以整治,督促厂商合规生产经营,挤掉包装“水分”。零食厂商应废弃超标包装,以“新国标”做为包装设计标准,加快合规步伐,减少资源消耗量,重新衡量包装材料、尺寸、空间等,对包装做减量、减材等处理,减少内部剩余空间,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让消费者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