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的唐女士发布视频称,自己离职后花3.5小时退出600多个工作群,视频发出后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如今,唐女士结束北漂生活,回到家乡四川南充当一个新农人,温馨又闲适的新生活让不少网友感到治愈。(12月12日 光明网)
唐女士的众多工作群和她线上时刻需要与客户相联的工作状态,是当代许多打工人的梦魇。工作群原本是为方便畅通消息、交流工作而建的,但现在越来越成为打工人下班之后还需应付的头疼存在了。随着工作群近年来呈现细分化的趋势,单位有单位大群,部门有部门小群,客户有客户群,还有无数个临时群,简直是令人应接不暇。
加了这些工作群,像一天到晚戴上“紧箍咒”,为避免错过消息,只得隔三岔五甚至时时刻刻盯着手机。即使下班,只要一个漏看忘回,说不定就是几个电话打来,随时随地可以实现重返上班状态。《解放日报》曾对1000名职场员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6.6%的被访者表示领导习惯在群聊中下达工作指令,而不是通过正式流程;35.8%的被访者称非工作时间的工作指令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这样的强行“数字连接”,不分上班下班,是职场人的新型“紧箍咒”。本身“996”工作制就已经给打工人的工作热情来了一记重拳,这些令人眼花缭乱、心烦意乱的工作群更是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下班后原本应该用来陪伴家人朋友、放松自我的宝贵时间,却又被工作群拉回了办公室。完整的一段个人时间被不断轰炸的消息回复切得零碎,若是想要陶冶情操看看书或电影,恐怕是都没有心情了。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增加,实则是“隐形加班”,如果薪资和福利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员工的消极情绪就会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