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品牌五天一联名,仪式感还是智商税?

2023-12-14 07:27 来源:红网

  据不完全统计,七月份以来,奈雪平均五天新出一个联名,各类茶饮品牌在2023年已经成为最频繁联名的品牌类型。最潮的年轻人手机上贴着酱香拿铁,手上提着喜茶FENDI联名手提袋,桌上摆着猫和老鼠联名改造的咖啡杯。

  2023年的“买椟还珠”,是买了100杯奶茶,其中99杯都是为了凑齐限量版周边。新茶饮千亿的联名市场,就这样被最新潮的年轻人捧红。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跨界联名已成了一些茶饮品牌破圈的密码。一些茶饮品牌热衷跨界联名是为了打破差异化边界,通过各式各样 IP 引爆消费者情绪,进而刺激消费和流量。

  而在今年9月,瑞幸咖啡和贵州茅台的合作刷屏,让"酱香拿铁你喝了吗"成为一句问候语。其实在咖啡市场,跨界联名并不鲜见,早在2022年餐饮业跨界风潮高涨,当年的咖啡类跨界事件就超过20起。根据大数据不完全统计,跟随联名活动,这些咖啡品牌已经推出了100余款新饮品,相当于平均每3天就有一款新联名、新产品诞生。选择跨越至咖啡赛道的玩家,除了狗不理、太二酸菜鱼、和府捞面这样的特色餐饮企业,甚至还有内联升、李宁、特步等主营业务与餐饮没有关联的企业。

  目前新茶饮市场,跨界联名似乎已经成为了常态化营销手段。与热播剧、热门 IP 、国际大牌等进行跨界营销,推出联名产品成了新茶饮获得流量、打造爆款的重要手段。奈雪的茶今年前三季度的联名甚至多达33次。茶百道、霸王茶姬、乐乐茶、古茗、蜜雪冰城等品牌同样在今年和各类 IP 展开了多次联名。此类新消费品牌掀起跨界联名热潮,涵盖电影、动画、游戏、潮玩、奢侈品等领域,其意图很明确:希望能挖掘年轻消费者喜好,抢占年轻消费群体市场,实现品牌间互相引流。

  年轻消费群体是许多茶饮品牌的主要目标客户。而这些90后、95后及00后顾客更加注重消费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是物理和感官刺激,还可以是社交价值和精神满足。因此,他们更愿意为爱好、新奇买单。而喝联名奶茶恰好是一种低成本的心理满足,买联名奶茶,是共同爱好的认同感,是联名加一的满足感,更是花小钱就能拍照发朋友圈的仪式感。

  其实,茶饮品牌热衷跨界联名,背后是现在奶茶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残酷现实。现在各饮品品牌的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而且大部分顾客对品牌没有什么固定的偏好,很多顾客十分乐意在各个品牌间尝试。所以,在价格、产品和购买方式程度都差不多的时候,茶饮品牌通过联名可以打造独特的产品,进而提高品质的差异化竞争力,以打破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困局。

  但从根本上看,品牌跨界联名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品牌带来流量与竞争力的同时,“翻车”的情况也屡屡出现。有的联名噱头大于实质“强行捆绑”惹争议,有的因文案低俗被网友质疑,有的不顾品牌契合度强割韭菜,更有甚者一味追求联名而忽视了新产品研发和服务质量,导致消费者的不买单。这些行为,都影响了跨界联名的公众接受度,一定程度上也损耗了品牌自身的口碑。

  对于品牌来讲,跨界联名应当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茶饮品牌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如果再加上跨界联名的营销手段,就可以让品牌持续吸引消费者。如果只把希望寄托在跨界联名上,而不注重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那将会本末倒置。对于咖啡、新茶饮来讲,还是要持续推出优质、健康的创新茶饮产品,才能长期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茶饮品牌五天一联名,仪式感还是智商税?

2023年12月14日 07:27   来源:红网   马儒昱

  据不完全统计,七月份以来,奈雪平均五天新出一个联名,各类茶饮品牌在2023年已经成为最频繁联名的品牌类型。最潮的年轻人手机上贴着酱香拿铁,手上提着喜茶FENDI联名手提袋,桌上摆着猫和老鼠联名改造的咖啡杯。

  2023年的“买椟还珠”,是买了100杯奶茶,其中99杯都是为了凑齐限量版周边。新茶饮千亿的联名市场,就这样被最新潮的年轻人捧红。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跨界联名已成了一些茶饮品牌破圈的密码。一些茶饮品牌热衷跨界联名是为了打破差异化边界,通过各式各样 IP 引爆消费者情绪,进而刺激消费和流量。

  而在今年9月,瑞幸咖啡和贵州茅台的合作刷屏,让"酱香拿铁你喝了吗"成为一句问候语。其实在咖啡市场,跨界联名并不鲜见,早在2022年餐饮业跨界风潮高涨,当年的咖啡类跨界事件就超过20起。根据大数据不完全统计,跟随联名活动,这些咖啡品牌已经推出了100余款新饮品,相当于平均每3天就有一款新联名、新产品诞生。选择跨越至咖啡赛道的玩家,除了狗不理、太二酸菜鱼、和府捞面这样的特色餐饮企业,甚至还有内联升、李宁、特步等主营业务与餐饮没有关联的企业。

  目前新茶饮市场,跨界联名似乎已经成为了常态化营销手段。与热播剧、热门 IP 、国际大牌等进行跨界营销,推出联名产品成了新茶饮获得流量、打造爆款的重要手段。奈雪的茶今年前三季度的联名甚至多达33次。茶百道、霸王茶姬、乐乐茶、古茗、蜜雪冰城等品牌同样在今年和各类 IP 展开了多次联名。此类新消费品牌掀起跨界联名热潮,涵盖电影、动画、游戏、潮玩、奢侈品等领域,其意图很明确:希望能挖掘年轻消费者喜好,抢占年轻消费群体市场,实现品牌间互相引流。

  年轻消费群体是许多茶饮品牌的主要目标客户。而这些90后、95后及00后顾客更加注重消费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是物理和感官刺激,还可以是社交价值和精神满足。因此,他们更愿意为爱好、新奇买单。而喝联名奶茶恰好是一种低成本的心理满足,买联名奶茶,是共同爱好的认同感,是联名加一的满足感,更是花小钱就能拍照发朋友圈的仪式感。

  其实,茶饮品牌热衷跨界联名,背后是现在奶茶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残酷现实。现在各饮品品牌的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而且大部分顾客对品牌没有什么固定的偏好,很多顾客十分乐意在各个品牌间尝试。所以,在价格、产品和购买方式程度都差不多的时候,茶饮品牌通过联名可以打造独特的产品,进而提高品质的差异化竞争力,以打破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困局。

  但从根本上看,品牌跨界联名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品牌带来流量与竞争力的同时,“翻车”的情况也屡屡出现。有的联名噱头大于实质“强行捆绑”惹争议,有的因文案低俗被网友质疑,有的不顾品牌契合度强割韭菜,更有甚者一味追求联名而忽视了新产品研发和服务质量,导致消费者的不买单。这些行为,都影响了跨界联名的公众接受度,一定程度上也损耗了品牌自身的口碑。

  对于品牌来讲,跨界联名应当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茶饮品牌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如果再加上跨界联名的营销手段,就可以让品牌持续吸引消费者。如果只把希望寄托在跨界联名上,而不注重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那将会本末倒置。对于咖啡、新茶饮来讲,还是要持续推出优质、健康的创新茶饮产品,才能长期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