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寻根追味”(组图)

2023年12月13日 16: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三明12月13日讯(记者 武晓娟 年巍 王岩)远山如黛,流水潺潺,虽已是寒冬时分,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仍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俞邦村是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被称为“沙县小吃第一村”。

12月12日,俞邦村景色(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沙县小吃四大金刚展示柜台(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俞邦村“寻根追味”小吃街(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说起沙县小吃,人们比较熟悉的可能是拌面、蒸饺、扁肉、炖罐等四大金刚。其实,沙县小吃有240多种,人们常吃的大概有30多种。在“沙县小吃第一村”,人们可以看到许多与小吃有关的印记,比如琳琅满目、香味扑鼻的“寻根追味”小吃街,承载沙县人奋斗史的沙县小吃记忆馆,洋溢着浓郁文艺气息的夏茂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等等。

夏茂特色小吃民宿文化馆内展示的早期制作沙县小吃的工具(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沙县人就开始走南闯北,用一口煤球炉、两口钢精锅,摆摊卖沙县扁肉拌面。时至今日,沙县人不仅将小吃发展成特色富民产业,也将“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传承开来。

俞邦村里的雕塑,展示如何捶打制作扁肉肉馅。(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近年来,俞邦村围绕打响“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与小吃文旅集团等企业合作,加快了小吃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新增乡村民宿、自驾宿营地等旅游业态,持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2022年,俞邦村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0万元,已成为展示沙县小吃的重要窗口。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寻根追味”(组图)

2023-12-13 16: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三明12月13日讯(记者 武晓娟 年巍 王岩)远山如黛,流水潺潺,虽已是寒冬时分,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仍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俞邦村是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被称为“沙县小吃第一村”。

12月12日,俞邦村景色(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沙县小吃四大金刚展示柜台(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俞邦村“寻根追味”小吃街(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说起沙县小吃,人们比较熟悉的可能是拌面、蒸饺、扁肉、炖罐等四大金刚。其实,沙县小吃有240多种,人们常吃的大概有30多种。在“沙县小吃第一村”,人们可以看到许多与小吃有关的印记,比如琳琅满目、香味扑鼻的“寻根追味”小吃街,承载沙县人奋斗史的沙县小吃记忆馆,洋溢着浓郁文艺气息的夏茂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等等。

夏茂特色小吃民宿文化馆内展示的早期制作沙县小吃的工具(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沙县人就开始走南闯北,用一口煤球炉、两口钢精锅,摆摊卖沙县扁肉拌面。时至今日,沙县人不仅将小吃发展成特色富民产业,也将“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传承开来。

俞邦村里的雕塑,展示如何捶打制作扁肉肉馅。(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近年来,俞邦村围绕打响“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与小吃文旅集团等企业合作,加快了小吃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新增乡村民宿、自驾宿营地等旅游业态,持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2022年,俞邦村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0万元,已成为展示沙县小吃的重要窗口。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