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偏概全的“地域歧视”是种心理病

2023-12-12 07:31 来源:红网

  近日,歌手杨丞琳在郑州演唱会上,因称“河南人爱骗人”引发争议,目前官方已经介入杨丞琳说河南人爱骗人事件。

  网传视频显示,12月9日,杨丞琳在演唱会现场与粉丝互动时称:“河南人不可以这样,你们一直有一些名声,爱骗人的事。你们不要骗我哦,郑州人真的好调皮哦。”12月10日下午,其在微博致歉表示:“我要为郑州演唱会上那个冒犯并没有礼貌的玩笑道歉,对不起。的确是我的不对,我非常愿意也应当接受大家及时的指正和批评。再次跟因为我而受到困扰的人郑重道歉。”

  不管是无心冒犯也好,诚心道歉也罢,她在公共场合造成的对河南人民的伤害,已成既定事实。换句话说,即便河南人民心理强大,在这样的“地域歧视”面前已能免疫,但这种话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刺痛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人喜欢因地域歧视被贴上诸如“爱骗人”这样的标签,哪怕贴标签这样的行为无处不在。《大明王朝》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有些事不上称没四两重,上称了一千斤也打不住”。虽然各领域各行业都存在歧视,但作为一个在郑州举办演唱会的歌手,如此光明正大地揭伤疤,不是一句“无心”就可以搪塞的,最起码说明她心底是认可“河南人爱骗人”这句“地域歧视”的。而这本质上反映了歌手杨丞琳存在这样的偏见。一边伤害河南人,一边又在那里赚钱,不知道她唱的是歌还是鄙视。

  揆诸网络,我们可以发现,在地域黑的主角里,四川、河南、东北这些经济欠发达,人口流出较多的省份,轮番承受着地域黑的偏见。在重庆设置直辖市之前,四川这个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因经济情况相对不佳,外出打工者人数众多,因携儿带女、大包小包、形象不佳遭受普遍歧视。后来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又因为其是农业大省,出省打工的现象非常普遍,随之而来的便是被无端打上“骗子”的标签。近年来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东北人被贴上了“爱打人”的标签,尤其是“大金链子小金表”的形象也成了脱不掉的“长衫”。

  其实,地域歧视由来已久,以经济不发达地区遭受的地域黑尤为严重。在一个信奉流量、利益至上的社会,贫穷和落后成为原罪,被绑在鄙视链上疯狂鞭笞。这种以偏概全的表达,既是狭隘认知的反映,也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急躁。当一些人着急对一个地区或者一群人打上标签时,恰恰说明他们需要通过“黑别人”来获得心理满足,而这种对优越感的迫切需要,说明他们已然病了。前几年,某外卖平台HR发布的招聘中充斥着“原则上不要黄泛区及东北人士”的地域歧视信息;而此前,微博账号“500强校园招聘”也曝光了一封某大厂称“今后河南人尽量先过滤掉”的内部邮件。虽然事后涉事单位均站出来道歉了,涉事人也受到了处分,但人们信奉“地域黑”的病态因子依旧存在。

  虽然河南人并不必因此而“玻璃心”,但“污名化”“标签化”“地域歧视”这些不理性表达,说出来只需一张嘴,会导致问题失焦失准、扭曲偏颇。尤其在自媒体时代,这种带有偏见的话又出自这样一个著名歌手,保不齐会引发其粉丝拥鼐,继而让这种“地域歧视”的言论扩大。既然目前官方已经介入,希望能尽快给出回复,让杨丞琳为其无知付出代价。

  也呼吁广大网友,热衷“地域歧视”是一种心理病,每个人,每个地方的人都有其优点,也有缺点,抱着他人的缺点不放,进行人身攻击,不理性也不道德。不妨多看看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毕竟,在地域鄙视链上,谁也不能保证不成为受害者。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以偏概全的“地域歧视”是种心理病

2023年12月12日 07:31   来源:红网   陆玄同

  近日,歌手杨丞琳在郑州演唱会上,因称“河南人爱骗人”引发争议,目前官方已经介入杨丞琳说河南人爱骗人事件。

  网传视频显示,12月9日,杨丞琳在演唱会现场与粉丝互动时称:“河南人不可以这样,你们一直有一些名声,爱骗人的事。你们不要骗我哦,郑州人真的好调皮哦。”12月10日下午,其在微博致歉表示:“我要为郑州演唱会上那个冒犯并没有礼貌的玩笑道歉,对不起。的确是我的不对,我非常愿意也应当接受大家及时的指正和批评。再次跟因为我而受到困扰的人郑重道歉。”

  不管是无心冒犯也好,诚心道歉也罢,她在公共场合造成的对河南人民的伤害,已成既定事实。换句话说,即便河南人民心理强大,在这样的“地域歧视”面前已能免疫,但这种话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刺痛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人喜欢因地域歧视被贴上诸如“爱骗人”这样的标签,哪怕贴标签这样的行为无处不在。《大明王朝》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有些事不上称没四两重,上称了一千斤也打不住”。虽然各领域各行业都存在歧视,但作为一个在郑州举办演唱会的歌手,如此光明正大地揭伤疤,不是一句“无心”就可以搪塞的,最起码说明她心底是认可“河南人爱骗人”这句“地域歧视”的。而这本质上反映了歌手杨丞琳存在这样的偏见。一边伤害河南人,一边又在那里赚钱,不知道她唱的是歌还是鄙视。

  揆诸网络,我们可以发现,在地域黑的主角里,四川、河南、东北这些经济欠发达,人口流出较多的省份,轮番承受着地域黑的偏见。在重庆设置直辖市之前,四川这个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因经济情况相对不佳,外出打工者人数众多,因携儿带女、大包小包、形象不佳遭受普遍歧视。后来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又因为其是农业大省,出省打工的现象非常普遍,随之而来的便是被无端打上“骗子”的标签。近年来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东北人被贴上了“爱打人”的标签,尤其是“大金链子小金表”的形象也成了脱不掉的“长衫”。

  其实,地域歧视由来已久,以经济不发达地区遭受的地域黑尤为严重。在一个信奉流量、利益至上的社会,贫穷和落后成为原罪,被绑在鄙视链上疯狂鞭笞。这种以偏概全的表达,既是狭隘认知的反映,也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急躁。当一些人着急对一个地区或者一群人打上标签时,恰恰说明他们需要通过“黑别人”来获得心理满足,而这种对优越感的迫切需要,说明他们已然病了。前几年,某外卖平台HR发布的招聘中充斥着“原则上不要黄泛区及东北人士”的地域歧视信息;而此前,微博账号“500强校园招聘”也曝光了一封某大厂称“今后河南人尽量先过滤掉”的内部邮件。虽然事后涉事单位均站出来道歉了,涉事人也受到了处分,但人们信奉“地域黑”的病态因子依旧存在。

  虽然河南人并不必因此而“玻璃心”,但“污名化”“标签化”“地域歧视”这些不理性表达,说出来只需一张嘴,会导致问题失焦失准、扭曲偏颇。尤其在自媒体时代,这种带有偏见的话又出自这样一个著名歌手,保不齐会引发其粉丝拥鼐,继而让这种“地域歧视”的言论扩大。既然目前官方已经介入,希望能尽快给出回复,让杨丞琳为其无知付出代价。

  也呼吁广大网友,热衷“地域歧视”是一种心理病,每个人,每个地方的人都有其优点,也有缺点,抱着他人的缺点不放,进行人身攻击,不理性也不道德。不妨多看看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毕竟,在地域鄙视链上,谁也不能保证不成为受害者。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