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消费者信任经不起宰割,莫因电影票寒了人心

2023年02月03日 07:03   来源:红网   严梦雨

  近日,河南禹州市民陈女士在线上购买电影票时,发现票价比首页显示的要贵几十块引发热议。购票选座页面左上方显示,座位分为普通座位和C位,普通票价为49.6元,C位票价为74.6元。但在全场两百多个座位里,仅有第一排两边角落里的两个座位为普通座位,其他全为C位。这不禁让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1月30日《潇湘晨报》)

  据统计,2023年春节档,中国电影总票房75.03亿元,同比增长14.9%,算是防疫优化后电影业稳步复苏的开始。可根据社交媒体上众多网友的反馈,还有很多人之所以没有选择去看电影的主要原因是“票价太高”。

  根据艾媒数据调查显示,2014-2019年中国电影平均票价维持在33-37元的价格区间内,到2019年平均票价为37元。但2023年春节档预售平均票价已高达53.7元。

  从影院来看,对高票价的常见解释可总结如下:去年疫情反复、新片缺乏,影院运营风险增加、平时收入大幅锐减,对春节档依赖进步加剧。影院趁春节档能够营业、观众观影热情高涨,提升票价以最大程度“回血”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度高抬票价、甚至出现“阴阳票价”的行为不该被谅解。

  “一放就乱”的现象并不只出现在电影行业,前段时间的6根油泼面20元,58元一碗的烩菜内没有肉,4个菜1500元等事件也同样让消费者气愤填膺,从而引发出各种消费者维权与投诉问题,这无论是对消费环境还是地方形象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市场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广大消费者当然也希望看见商家渡过难关,但商家丝毫不为消费者考虑、甚至涸泽而渔的吃相未免太过难看。

  在防疫优化后,面对可能出现的报复性消费浪潮,商家应该守好底线,避免过于难看的吃相;相关监管部门更应提前加强监督管理,让监管跑在热搜前面,而不是等出事了以后再去整顿。维系好消费市场的安全稳定,才能让消费者花得放心、商家挣得安心、所有人这个年过得开心。

  经济复苏阶段,消费信心需要唤醒和重塑,而不是折腾和摧毁。随着消费者权利意识的觉醒,一味地宰杀、追求一次性客户早就该被商家从生意经上删除,只有本分经营、做长远的口碑生意,才是恢复经济、挽救损失的正确做法。监管部门应把欺诈宰客乱象真正当作一个社会系统问题重视起来,常态化治理市场经济、维护社会治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的维护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共同促进市场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消费者信任经不起宰割,莫因电影票寒了人心

2023-02-03 07:03 来源:红网 严梦雨

  近日,河南禹州市民陈女士在线上购买电影票时,发现票价比首页显示的要贵几十块引发热议。购票选座页面左上方显示,座位分为普通座位和C位,普通票价为49.6元,C位票价为74.6元。但在全场两百多个座位里,仅有第一排两边角落里的两个座位为普通座位,其他全为C位。这不禁让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1月30日《潇湘晨报》)

  据统计,2023年春节档,中国电影总票房75.03亿元,同比增长14.9%,算是防疫优化后电影业稳步复苏的开始。可根据社交媒体上众多网友的反馈,还有很多人之所以没有选择去看电影的主要原因是“票价太高”。

  根据艾媒数据调查显示,2014-2019年中国电影平均票价维持在33-37元的价格区间内,到2019年平均票价为37元。但2023年春节档预售平均票价已高达53.7元。

  从影院来看,对高票价的常见解释可总结如下:去年疫情反复、新片缺乏,影院运营风险增加、平时收入大幅锐减,对春节档依赖进步加剧。影院趁春节档能够营业、观众观影热情高涨,提升票价以最大程度“回血”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度高抬票价、甚至出现“阴阳票价”的行为不该被谅解。

  “一放就乱”的现象并不只出现在电影行业,前段时间的6根油泼面20元,58元一碗的烩菜内没有肉,4个菜1500元等事件也同样让消费者气愤填膺,从而引发出各种消费者维权与投诉问题,这无论是对消费环境还是地方形象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市场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广大消费者当然也希望看见商家渡过难关,但商家丝毫不为消费者考虑、甚至涸泽而渔的吃相未免太过难看。

  在防疫优化后,面对可能出现的报复性消费浪潮,商家应该守好底线,避免过于难看的吃相;相关监管部门更应提前加强监督管理,让监管跑在热搜前面,而不是等出事了以后再去整顿。维系好消费市场的安全稳定,才能让消费者花得放心、商家挣得安心、所有人这个年过得开心。

  经济复苏阶段,消费信心需要唤醒和重塑,而不是折腾和摧毁。随着消费者权利意识的觉醒,一味地宰杀、追求一次性客户早就该被商家从生意经上删除,只有本分经营、做长远的口碑生意,才是恢复经济、挽救损失的正确做法。监管部门应把欺诈宰客乱象真正当作一个社会系统问题重视起来,常态化治理市场经济、维护社会治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的维护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共同促进市场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