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产量在我国粮食“十七连丰”的高起点上再攀高峰,着实不易。国家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推行农业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相关举措,有望让农民摆脱“丰收悖论”尴尬局面。
“今年夏粮再获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日前在河北三河调研夏收夏种时宣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夏粮再获丰收,是亿万农民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伟大跨越,让14亿多中国人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全球粮价连续十几个月上涨,国内粮价大幅波动给相关产业和农民带来了生产经营风险,玉米、大豆等饲料粮短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短板和痛点。正因如此,今年我国首次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力争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夏粮丰收,为今年我国粮食生产迎来“开门红”,为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夯实基础,为粮食保供稳价增强了信心。
夏粮产量在我国粮食“十七连丰”的高起点上再攀高峰,着实不易。今年夏粮丰收,是政策好、投入大、科技强、人努力、天帮忙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央继续实施稻谷、小麦托市收购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带动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今年小麦面积增加了300多万亩,扭转了连续4年下滑势头。各级财政加大对种子和耕地保护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种粮农户充分运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加强田间管理,先后闯过倒春寒、病虫害、抗倒伏等多个关口,预计今年夏粮单产将创新高。
同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共同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把粮食稳产增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县到乡,面积落实到村到田。另外,去年秋冬种以来,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土壤墒情好,雨水充沛,光温匹配好,有利于小麦生长,小麦灌浆时间长,产量高、质量好。
对于农民来说,此前很多年,夏粮丰收并不意味着农民收入随之“丰收”,存在“丰收悖论”问题。这是因为粮食需求缺乏弹性,粮食丰收了,粮食供给增加,往往会带来粮价下跌,农民收益下降。目前来看,夏粮行情好,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优质优价市场化收购成为主导。新麦一上市,价格高开高走,一些地方面粉厂优质强筋小麦价格达到每斤1.4元,比去年价格上涨不少。农民种好粮、卖好价,成为粮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有助破解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国家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推行农业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帮助农民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带来的生产经营风险,有望让农民摆脱“丰收悖论”尴尬局面。
夏粮丰收只是走完了全年粮食生产的上半程,占据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的秋粮生产才是大头。稳妥走好粮食生产下半程,对确保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因为,惟有稳住农业这个“压舱石”,才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为此,各地各部门务必再接再厉,坚持不懈抓好秋粮生产,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