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风景独好看这边——审计署对口支援江西省会昌县工作纪实

2020年11月12日 13:24   来源:审计署   

  风景独好看这边

  ——审计署对口支援江西省会昌县工作纪实

  八月的江西,流火映山红。

  贡水北岸,会昌山上,满目绿树,郁郁葱葱,展示着这里的风景奇秀和历史宏光。

  贫困冬去,发展春来,凝心追梦,筑建未来,会昌迈向小康生活的步伐坚实而有力。

  不忘初心,勇担历史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赣南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种种原因,赣南苏区目前经济发展依然滞后,人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如何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应当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批示。

  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部署下,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国家政策密集发布。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明确52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吹响了赣南苏区脱贫攻坚的集结号,翻开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根据《实施方案》,审计署对口支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

  会昌,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毛泽东同志一首《清平乐·会昌》让这个小城名满天下。

  “风景这边独好”的会昌,一直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风景好,日子要更好”是会昌人民长久以来的企盼。但由于战争创伤大、历史透支多等原因,会昌“底子薄、基础差”的县情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后发展、欠发达”的实际情况,成为赣南人民仅靠自身努力实现同步全面小康难以逾越的障碍。

  对口支援,计之长远。2014年5月,《审计署 质检总局对口支援江西省会昌县振兴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了对口支援工作目标,明确了研究制订发展规划、优先弥补发展短板、关键项目重点突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项重点工作,划定了会昌振兴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审计署将对口支援工作列入署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全系统上下把做好对口支援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重要政治责任,科学制订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责任清晰的对口支援年度工作计划。江西省审计厅、赣州市审计局紧扣审计署对口支援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贯彻落实细则,从上至下“一条线”狠抓落实,确保工作目标步步实现、任务年年完成。

  为统筹做好脱贫攻坚有关工作,在分析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情况的基础上, 2016年4月,审计署办公厅印发《审计署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帮扶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县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对口支援工作的落实举措,明确支持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扶贫、特色产业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五个方面的落实举措。

  为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审计署领导多次赴会昌督查指导。审计系统多个部门负责同志也纷纷来到会昌,为脱贫攻坚加劲助力。全系统投入,全资源帮扶,全力量作战,对口支援、精准帮扶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托。

  审计署派驻会昌县扶贫干部(右一)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调研

  “不求急功、不计小利、夯实基础、久久为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推进,效果逐现。用会昌县委书记蔡小卫的话说,“审计署七年对口支援,让会昌月月有变化,年年见不同”。

  聚焦短板,助力产业升级

  针对会昌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实际,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审计署深入调研,聚焦薄弱环节和发展短板,优先从水利、交通、教育等领域入手,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细化重点帮扶事项,明确帮扶措施。

  据统计,对口支援七年来,审计署积极协调相关部委,为会昌争取重大项目23个,引入支援资金总额达22.85亿元。

  “审计署倾其所有支持会昌,审计干部倾其所能帮助会昌,挂职干部全心全情投入,把会昌事当家里事办,我们非常感动。”说起对口支援工作,会昌县委宣传部部长尧金娣的话语中透着激动。

  湘江发源于赣闽交界、武夷山脉笔架山南麓的寻乌县罗珊乡天湖下,自南向北在会昌县汇入贡江,是会昌人民的母亲河。

  湘江养育了一代代会昌人民,湘江治理问题也曾经困扰着一任任会昌干部。

  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是人民所盼,但走向绿色的过程却并不轻松。

  2012年以前,湘江水土流失严重、河床裸露,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对于水域的系统治理,县政府不是没有打算,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县里财政量入为出,只能打打补丁,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系统治理几乎不可能实现。

  对口支援,资源并不都是现成的,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协调,付出全部努力去争取。2017年以来,在审计署挂职干部的倾力协调争取下,总投资2.17亿元的湘水系统治理工程成功纳入中央投资计划并顺利实施。

  湘水系统治理工程(一期工程)麻州气盾坝工程为系统治理开了个好头。该工程历时一年,于2019年12月竣工,设计使用年限50年。改造后的防洪堤,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防洪能力大幅提高,在今夏的汛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昌县水利局局长黄洵介绍:“湘水系统治理工程不仅可以防洪抗涝,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比如,麻州气盾坝可抬高水位,改善城区河滩沙地裸露现象,扩大水域面积,改善水质,净化空气。”

  麻州气盾坝附近的湘江两岸,原先荒草丛生,如今建成休闲步道。傍晚,三三两两的居民漫步其间,平常景致中透露出苏区人民新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县乡道路是物流链的基础,物流链更连着产业链、供应链,连着贫困地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会昌县乡道路普遍弯多路窄、崎岖不平,加上年久失修,老百姓出行非常困难。针对交通弱项和发展短板,建设“四好农村路”,畅通微循环,成为会昌脱贫攻坚补短板的重要内容。

  审计署积极推动加速“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会永线、庄庄线、珠高线三条总长84.9公里的县道升级改造工程纳入中央投资计划并优先实施,落实补助资金2.35亿元,大大改善了当地百姓的出行条件。

  “‘四好农村路’不仅方便了百姓出行,我们更致力于做好‘交通+’文章,推动四好公路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物流、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脱贫一方群众的目标。”审计署挂职会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黄波这样描述“四好农村路”未来发挥的作用。

  审计署派驻会昌县扶贫干部(左一)走访贫困户

  随着农村公路通村入组,乡乡物流、村级交通服务站等平台逐渐兴起,会昌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交通+电商”模式助力农特产品快速到达客户端。会昌米粉、会昌豆干、贝贝南瓜等农特产品通过“四好农村路”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市场。会昌米粉以其细腻弹滑的绝佳口感,占据了全国米粉出口总量的60%,成为中国米粉的品质担当。红色旅游、休闲度假、乡村采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四好农村路”成为会昌连接大山内外的桥梁纽带。

  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经济的发展方向。会昌结合本地资源综合优势与市场条件,确定了建设国内一流的特色氟盐化工基地、打造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目标,致力于将该产业打造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火车头”。为此,2013年,会昌县政府专门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江西会昌氟盐化工基地规划(2013—2020年)》,提出了产业定位、产品选择、重点项目及发展途径。

  “会昌是全国唯一拥有岩盐和萤石两种矿物的地方。氟盐化工首位产业占40%,但限于融资难题和发展短板,首位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挂职干部协调央企扶贫资金投资3000万元支持会昌氟盐化工产业发展,大大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激活了产业发展动力。”谈起审计署对产业发展帮扶,会昌县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办公室主任刘明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会昌县政府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8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201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54亿元,利润总额7.67亿元。短短七年间,会昌产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次次重大难题的破解,一个个优质项目的落地,为会昌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夯实了基础。

  示范带动,激发内生动力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审计署在对口支援会昌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对口支援工作全方位推进落实的同时,审计署还选取偏远的庄埠乡作为脱贫攻坚示范点,选派的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就先后服务于这里的正坑村和寨富村。

  从县城出发,车行西北方向大约30分钟,就到了庄埠乡。濂水弯弯绕绕,“四好农村路”交错其间。汽车驶入庄埠界,丘陵起伏,坡岗连绵,成片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光伏电站的太阳能组件方阵整齐划一,村里最打眼的建筑上挂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牌子,眼前一片新农村的美好景象。

  濂水河畔的庄埠中心幼儿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是会昌县的示范幼儿园。

  一水相隔,彼岸的农户却愁容满面。家门口一眼就能望见的学校,但困于U型山地,走最近的路也需要一小时。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们骑不了车,村民胡冬养生每天撑着竹筏送四个孩子到对岸上学,“没得办法,汛期每天都担惊受怕”。

  修桥连通两岸,方便百姓出行,是庄埠乡党委谋划多年的民生大事,但修桥项目既未纳入当地路网规划,也没有资金来源,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

  驻村书记李凌志却不灰心,“困难确实存在,但也不能放弃努力”。李书记通过交通部门了解详情后,向所在单位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员办事处和时任审计署挂职会昌县委副书记赖清祥汇报此事,长沙办积极协调,帮助争取到200万建桥资金。这个金额不少,但对于建设一座标准化的公路桥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如果确实无法一步到位的话,咱们建个索道桥,先行人,后续再想办法,争取能通车。”赖清祥和李凌志多次到现场查看地形,讨论建桥方案,一次次与水利部门会商研究。通过水利部门,他们了解到,江西省水利厅设立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濂水流经寨富,且正好经过建桥点,属于中小河流。

  “如果能争取到项目支持,资金就有着落了。”赖清祥表示。

  经过详细的政策咨询分析和充分的项目申请准备,建桥项目最终通过了专家评审,被纳入濂水治理工程,一举解决了近2000万元的建设资金。

  今年7月,车田坝大桥开工,桥梁建设与沿岸河堤加固同步作业。据项目经理介绍,工程预计2021年3月完工。届时,困扰濂水北岸村民多年的交通难题将彻底得到解决。

  庄埠乡卫生院坐落在距离乡政府不远的山坡上,淡黄色外墙的小楼质朴又温馨。挂号大厅入口处,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拉着年轻医生的手正聊得热乎。院长介绍说,这位阿婆从电视里得知今天是中国医师节(8月19日),专程跑来问候曾经帮她治病的医生。

  审计署派驻会昌县扶贫干部(右一)走访贫困户

  客家话难懂,但阿婆眼中的感激却清晰可见。

  “卫生院目前有50个床位,医护人员17位,一般的医疗服务如B超、心电图、化验等都能提供,村民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卫生院工作人员介绍,现在不仅医疗设备齐全,医生数量稳定,还吸收了不少本地人在家门口就业。

  庄埠乡因病因残致贫人数占贫困人口的50%。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让百姓在家门口就医,是庄埠乡党委多年来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事项。“乡里原来的卫生所,地方小位置偏设备旧,救护车开进来都没法调头,村民生病了都要跑到庄口镇或临近的于都县铁山垅镇去看病。”乡党委书记肖春林不无感慨。

  驻村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江西省审计厅的大力支持和审计署挂职干部的倾力推动下,2016年春,庄埠乡卫生院整体搬迁重建。

  “没有了资金压力,发展劲头更足了!审计署帮我们改善了硬件,打好了基础,下一步,我们要好好把软件搞上来,提升医疗水平。”“这两年,庄口镇和周边乡镇的百姓,都跑到我们庄埠来瞧病了”,庄埠乡卫生院院长高兴地说,“感谢审计署带来党对我们老区百姓的关怀”。

  如今的庄埠,水电路房厕焕然一新,村村有文体广场,家家有务工人员。村民过上了看书、下棋、打鼓的新生活。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以产业带就业、可持续发展才有依托。

  从审计到扶贫,跨越的不只是专业。带领村民致富,也不是简单说说就能办成的事。

  在对寨富村整体情况做了全面了解后,李凌志发现,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构树。他向时任审计署挂职会昌县委副书记赖清祥做了汇报,两人前往山东菏泽、福建长汀等地调研,筹划引进构树项目。经协调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引入其培植的构树品种科构101,全力发展构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还为项目争取到集体经济发展资金60万元。

  经过两年的发展,庄埠的构树产业轮廓已初步显现。目前,寨富村正谋划扩大种植面积,发展养殖业,推动种养结合,延长产业链条。“明年,第一批构树将进入丰产期,好日子在后头呢”,说起李书记,村民们不住地点赞,“李书记为我们办了可多好事,我们就信他!”

  贝贝南瓜是会昌的首位农产品。为帮其提升知名度,拓展消费市场,2018年以来,审计署挂职干部积极协调相关部委,推动会昌贝贝南瓜进入中央机关食堂和央企后勤服务平台。同时,策划组织由八大菜系知名烹饪大师组成评委,在会昌成功举办贝贝南瓜烹饪大赛,全方位推介明星农产品。现如今,贝贝南瓜已经打入北京市场,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香甜软糯的口感让其备受欢迎。

  “贝贝南瓜基地就在我们庄埠,以前购销渠道不通畅,南瓜不好卖,是审计署帮我们打通了产业链”,肖书记笑着说,“贝贝南瓜现在供不应求,‘老表们’赚到了钱,高兴咧 !”

  庄埠是会昌产业发展的缩影。在审计署的帮扶支持下,会昌烟叶、桔柚、优质稻、油茶、茶叶、中药材、毛竹等特色优势产业提速发展,规模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审计署挂点庄埠乡以来,审计系统下拨专用于支持庄埠乡脱贫攻坚的资金达到677万元,帮助联系争取省市有关单位和企业的支持资金达579万元。

  “审计署对口支援以来,乡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肖书记动情地说, “最早派驻我们庄埠的白明哲书记有50多岁了,一年间忙里忙外,硬是给晒成了‘黑’书记,审计干部真是好样的!”

  2020年6月,庄埠乡607户2942人全部脱贫。

  支教兴业,托举希望未来

  自2013年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审计署累计拿出4600余万元直接用于支持会昌振兴发展事业,帮助破解了一大批振兴发展难题,促进了会昌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作出重要指示。

  审计署派驻会昌县扶贫干部(中)走访了解贫困户子女就学情况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播,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审计署和江西省审计厅、赣州市审计局于2014年设立总额3100万元的“审爱助学金”。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向2086名会昌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509.8万元,解决了一大批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问题。

  “如果没有‘审爱助学金’的资助,也许我早就失去了为学业、为人生奋力一搏的机会”,会昌中学毕业生魏恩来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高考那年,魏恩来父亲因病去世,留下巨额债务,弟弟正读高一,所有生活压力都落在了在家务农的母亲身上。正在他为学费一筹莫展时,收到了一万元的“审爱助学金”,顺利迈进大学校门。毕业后,他选择回家乡任教,“感谢审计署对会昌学子的资助,我要帮助更多的人,让爱延续在这片红色土地上”。

  在“审爱助学金”的资助下,越来越多孩子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资金帮扶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两头发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薄弱状况。2015年,审计署会同教育部协调华东师范大学及附属中学、小学成为会昌对口扶贫支教单位,为会昌教师设立了短期跟班学习、骨干教师主题培训和高级研修班等专业成长平台。截至2019年年底,已先后有14批次515名会昌中小学骨干教师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及附属中小学培训学习,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实现了双提升。

  在审计署的帮助下,会昌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万人比,由2014年的赣州市第14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5位。2020年高考再传捷报。《会昌中学2020年高考通报》显示,该校二本以上上线1348人。其中,600分以上55人,人数创历史新高。

  对口支援七年间,在助力会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审计署还举办了多期针对赣州市及所辖区县的审计业务及财会知识培训班,帮助当地建立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对口支援增加了审计署了解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渠道,锻炼了机关干部,培养了扶贫人才,推进了作风转变。派出的十位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与当地基层干部并肩战斗,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会昌的脱贫工作开辟了新局面。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挂职干部和驻村书记为争取资金资源支持,一趟趟跑省厅、进部委;为推动产业发展,一次次找投资、引项目;为推动工作落实,一回回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学校、村舍家户。他们用奉献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和情怀,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苏区干部好作风”,赢得了广泛赞誉。

  截至2019年年底,会昌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4217户62485人减至213户778人,贫困发生率由14.02%降至0.17%。据测算,小康总体实现程度由2010年的64.07%提高至2019年的96.93%。

  2019年4月,会昌提前实现脱贫摘帽,小康生活从愿景成为现实。

  审计署派驻会昌县扶贫干部(右一)组织开展党建活动

  当年,共产党人从赣南出发,以初心和使命引领了中国道路。

  今日,共产党人重回红色故都,为它撑起全面小康的希望和未来。

  只因那句“人民至上”,那份使命担当。

  会昌山下,贡水蜿蜒九曲。

  审计人循着红色足迹继续前行,

  “会”智聚力,昌盛赣南。

  你看,那是来时路,

  你听,那是奋进歌。

  (郭蓉蓉 崔哲)

  来源:《中国审计》杂志 

(责任编辑:武晓娟)

风景独好看这边——审计署对口支援江西省会昌县工作纪实

2020-11-12 13:24 来源:审计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