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亮 谢博韬):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如今,经济特区如何创新发展再创辉煌?
近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在进行,记者们在此期间实地探访了位于深圳光明区东北部的光明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总体呈现“一心两区”和“北林、中城、南谷”的布局,其中,北部为装置集聚区,营造嵌山拥湖、绿荫环绕的“科学山林”。作为光明科学城的核心区域,装置集聚区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三大集群”。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性重大风险考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而光明科学城在规划之初,就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方向、立足培育未来产业优势、着眼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共建大湾区协同创新体等原则,被寄予厚望。通过选取信息、生命、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作为主攻方向,科学城正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
“经济特区,应当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建议,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深圳需要更多内生动力的推动或支撑。做科研,无论是政府还是科研人员或者产业,都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非常必要的,甚至不亚于企业家精神的宝贵。
在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旁边,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深圳速度仍在与时间赛跑。不远处的绿色山坡上,一座螺旋上升的观景台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