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

2020年03月19日 08:16   来源:经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是其他一切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体现良好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产业,是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产业基础。如何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

  要坚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耕地是最重要的保障。为此,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现行农业补贴政策,要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有效挂钩机制,要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多有收益。

  农业现代化要守好生态化灵魂。要走质量兴农之路,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产品满足绿色生态品质,必然市场需求更好。农业现代化如何守好生态化灵魂?在政策层面,要实现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以生态化为核心指标构建和完善农业产业考核指标体系;在技术层面,要严格控制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守好生态化的大方向,不能有所偏离;在观念层面,不要轻易否定传统农业形成的一些优良做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应积极吸收利用;在技术层面,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进一步提高种地农民的素质,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的势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衡量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上,需要抛弃仅仅从经济效益来衡量农业投入效率的看法,要更多从综合效益来衡量农业投入效率,这个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多个方面。

  要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既要原原本本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在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一是要把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在体制上有机衔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同步受益。二是要着力从降低小农户所面临的各种生产风险方面进行体制创新。对小农户而言,从着力消除风险方面来考虑设计经营体制所带来的福利效应更大。三是对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小农户而言,在已经实现脱贫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稳定脱贫和稳定温饱,还需要把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重要任务。

  要把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各地要基于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各种特色产业。另外,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加剧,发展庭院经济成为一种客观需要。发展庭院经济要注意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需要政府做好统一规划和指导,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设计不同类型庭院;二是设计庭院一定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不能只顾经济效益。

  要高度重视节约粮食。保障粮食安全,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率;另一方面要注重粮食消费节约,要严格禁止奢侈性饮食消费和炫耀性饮食消费。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基层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以农业为主产业的市县乡镇干部,一定要真正懂农业、爱农业,不懂就要抓紧补课。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和“领头羊”。

  (作者: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宋圭武)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宋圭武: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

2020-03-19 08:16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