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初心照亮征程 奋进成就梦想

2019年06月26日 16:5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李自强

  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会碌碌无为;一个政党,如果忘记为之奋斗的初心,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人是理想主义者,始终不忘初心,沿着理想信仰指引的方向奋勇拼搏;中国共产党人也是现实主义者,始终直面时代,不断克服艰难险阻成就辉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惟有争分夺秒去把握、朝乾夕惕去奋斗、埋头苦干去成就,才能不负时代的丰厚馈赠。

  图①-⑨人物依次为董必武、雷锋、焦裕禄、甘祖昌与夫人龚全珍、孔繁森、谷文昌、张富清、吴仁宝、吴金印。

  01以“有愧”之心求“无愧”之境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淡泊名利、朴实纯粹,即使曾经战功赫赫,也一辈子不改本色,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张富清的家,在一幢不起眼的五层宿舍楼里,楼体外侧给人斑驳陆离的岁月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左邻右舍换了一茬又一茬,翻修了一遍又一遍,张富清家却依然保持着旧有的模样,一如他恬淡如初的性格。

  95岁的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在解放战争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都不知情。从转业到离休,他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在偏僻的大山里,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家人形容他:平凡!

  平心而论,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张富清无愧于自己的初心,但他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在他的人生词典里,我们找不到“居功自傲”这个词,反而感觉到他的“愧疚”之情。他说:“我很满足自己的生活。我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他也常常满眼泪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

  初心越崇高,责任越重大。有时候,“愧疚”的自责感更能淬炼出一个人的伟大,以“有愧”之心求“无愧”之境,以忘我工作成就无愧业绩,这正是一个共产党人保守初心的荣光体现。

  和张富清一起“愧疚”的,还有甘祖昌。

  开国将军甘祖昌,因负重伤“自愧”所做的贡献太少,而组织给他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如果只是在干部疗养院里享受生活,那就愧对党和人民。作为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他毅然辞去高位,回乡务农。解甲归田29年,他带着群众修水利、架桥梁、改造荒山、改良红壤。

  因负过重伤,苏联医生曾断言:甘祖昌虽有一双铁脚板,走得再怎么快,也难走过60岁。但甘祖昌说:“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他返乡时52岁,每天下地干活,最终活过了80岁。

  共产党人,初心如一,但面对不同环境、不同挑战,实现初心的要求与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把对人民的“愧疚”融入信仰,便会生发出无比坚强的力量。

  福建东山,茫茫赤山林场,安葬着谷文昌的骨灰。多少年来,东山群众形成“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习俗。“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敢闯新路,勇往直前!”责任、信念,穿过岁月依旧动人心弦。

  曾经,面对身穿破衣、手提空篮乞讨的村民,谷文昌说:“我这个县长,对不住群众呀!”“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东山风沙害严重,他带领群众在全县筑起“绿色长城”。东山以前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他带领群众修路,实现了村村能开进汽车。东山缺水,他带领群众大办水利,惠及城镇居民、企业,并灌溉着几千亩土地。他常说:“我是经过沟沟坎坎的人,但我始终坚定,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相信党组织。”无论岗位在哪、境遇如何,谷文昌都牢记自己首先是党员,不忘重任在肩。就像木麻黄深扎于大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担当,身上有压力,正是谷文昌不断做事的底气。

  对人民“有愧”,是一种精神。能在时代大潮的冲刷中愈加显其光彩,不仅因为它刻在历史深处,更因为它丝丝融入时代的脉动。如何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张富清、甘祖昌、谷文昌们以他们的形象,树起共产党人全新世界观的纪念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正是无数这样的丰碑让今天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

  02活到老 学到老 改造到老

  梳理那些熟识的共产党人的名字会发现,他们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学习。

  周恩来为自己制定的《修养要则》中,第一条就是“加紧学习”。在南方局工作时,他始终强调要有组织地强化“研究学问,学习主义”,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最终达到人人“有确定的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董必武在60多年革命生涯中,一刻也不放松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在他八十多岁高龄时,还赋诗写道:“五篇六本相连读,学习当如卒过河。”雷锋把毛主席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走到哪里就学到哪里,如饥似渴地从革命理论中获取精神营养。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流淌在共产党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也涵养了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气质。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如果“不重视学习理论,天天搞事务,一定要迷失方向”。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爱学习。在多年的工作中,焦裕禄养成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习惯,他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无论在办公室还是下乡,他总要提着个布兜,把《毛泽东选集》带在身边。他曾对同事说:“白天到群众中调查访问,回来读毛主席著作,晚上‘过电影’,早上记笔记。”

  学习,是武装思想的大事。焦裕禄倡导的学习形式不止限于理论书籍,他会带领县委一班人来到火车站,现场说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大家找出工作上的不足和差距。之后,他组织县委委员一起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就是为了让大家找准初心。他以情感人,就是为了让大家找出工作上的不足和差距,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勉励大家像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本色英雄张富清爱学习。在他的书桌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因为时常翻阅,封皮的四周早已泛白。书里,到处是阅读时所作的红色圆点和波浪线。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这样的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

  “老阿姨”龚全珍爱学习。在龚全珍看来,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是她与丈夫甘祖昌一起学习的日子。只上过一年半私塾的甘祖昌,是她学习马列主义著作的启蒙老师,影响着她的一生。从甘祖昌那里,龚全珍学到了如何用学习武装自己、改造自己:“不能像看小说那样看毛主席著作,要边看边想问题。”“《井冈山的斗争》就是记录了我们红军在大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光看不行,看过后要对照中国实际去想,才能弄清问题。”

  我们在追寻英雄成长的足迹时,发现在他们不平凡的战斗生涯中,处处体现着对真理的追求、对学习的渴求。就像谷文昌说的“把政治、技术、业务结合起来,孜孜不倦地学习。结合的最好方法是做什么学什么,管农业的,要懂农业、会干农活,管盐业的要会制盐坎、晒盐……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实践中学”;也像吴仁宝做的“每年邀请全国1万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举办交流学习班”,目的是“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正是这种自觉学习、自我革命的精神,给了共产党人前行的力量和人生的智慧。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共产党人始终信奉这一人生哲学。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上,总会有极其强烈的时不我待的感觉,生怕自己不能担当、被时代淘汰。这种“本领恐慌”带来的“不安全感”,成为共产党人改造自己、超越自己的动力——认真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识大政方针,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才能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在政治上站稳立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

  03仰望星空 脚踩大地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共产党人的初心,像星空一样灿烂美丽,仰望它们,灵魂一遍遍得到洗礼。共产党人不是好高骛远的空谈者,而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扎根群众找问题、迎难而上找差距,在造福一方中书写自己的辉煌。

  一双老布鞋,一顶解放帽,70多岁的吴金印在西山金门沟,挥着铁锹刨坑浇水,看不出一丝老态。在狮豹头乡工作15年,吴金印7年住在军烈属、“五保户”家,剩下的8年,住在治山治水工地。

  只有生活在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群众在想啥,才能知道自己还差点啥,才能克服矛盾。10多年前还光秃秃的山坡,如今已是绿树掩映。在悬崖峭壁之间,吴金印带领群众一棵一棵种下苍松。

  孔繁森做到了,他脚踩大地,找到了关乎全局的“险滩”,也做到了胸有成竹。他说:“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帐篷。”在他的努力下,阿里经济振兴的蓝图成为现实:2000千瓦时的朗久地热电厂重新发电,年产值上亿元的山羊绒梳绒厂和鱼骨粉加工厂等相继建立起来。随着边境口岸的开通和公路的竣工,阿里高原向世界进一步敞开大门。

  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谁举过头顶。在服务群众的实干中找寻差距,铸就了孔繁森的担当品格,也照亮了他的人生轨迹。在与藏族群众在一起的那些带着温度的照片中,他的音容笑貌,真诚感人,犹如活在当下。

  吴仁宝对“初心”与“改造”有着深刻的体认——“关键不在于当时是不是先进,而是能不能几十年乃至更长期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到底能不能体现出来,主要是看我们是务实性的改造,还是花架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式的“改造”。凡是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满足群众新期待的,最后总要一败涂地,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

  先做群众学生,后做群众先生。吴仁宝说:“我不怕群众不听干部的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的话,我听了群众的话,群众就会听我的话。”群众的眼睛是最亮的,谁担当、谁有为、谁内功练好了,群众就跟着这样的人走!

  将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时代潮流之中,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奉献自己的使命担当。在回答改造自己、狠抓落实之问上,壮烈满怀的共产党人用“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交出一份份优秀答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吴仁宝、廖俊波……尽管职责不同,但都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叫初心;都有一个笃实的方式,叫实干。

  不同的年代,相似的经历;不同的环境,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岗位,相同的初心。正因如此,我们在回看这些熟识的共产党人面孔时,时常将他们的故事混淆。他们是那样的各不相同,又是那样的相似。如果,要总结他们的工作方法,一百个人里,有一百个方法,但勇于担当、自我改造是共性的方法;如果,要给他们画像,一百个人里,有一百个形象,但永葆初心、昂扬向上是雷打不动的“标配”。中国共产党人,把职业当事业,把责任当己任,把爱岗敬业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在新时代的“大坐标”里映射出同一个模样——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李自强)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