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级,“先来后到”需要为生命让出通路

2019年04月23日 07:20   来源:红网   全椹梓

  规则是维护现代社会有效运作的重要方法,其中,“先来后到”这一公知的规则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否所有情况都适用“先来后到”呢?或许在生命面前,“先来后到”需要让出绿色通道。

  从5月1日起,北京20家三甲医院急诊就诊方式将陆续变革:不按“先来后到”接诊,而根据病情轻重来排序,就诊前机器和专业医护人员判定患者病情级别,危重者优先抢救,轻症者后延。(4月22日《新京报》)

  这一制度虽然延长了就诊的过程,增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但突显了对生命的关怀,符合急诊之“急”的内涵,是“医者仁心”的科学举措。

  急诊分级制度是医院急诊服务管理的科学方法,也是国际惯例,我国早已关注。2011年卫生部曾颁布《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近年来深圳、首都儿科研究所、上海等多家医院陆续采用这一制度,不仅得到了患者谅解,维持良好就诊秩序,还提高了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急诊诊治实行“先来后到”的制度,按顺序诊治了许多“急诊不急”的患者,浪费了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顾此失彼,引发了不必要的医疗风险。急诊是与死神赛跑,但许多病情不重的患者出于“求快”“求好”的心理也挂急诊号,占用了许多医疗资源,导致“急诊不急”问题严重。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郭树彬表示,在不少医院,近3成患者不符合急诊接诊范畴。若按顺序看病,社会就浪费了三成的医疗资源,也容易导致真正需要急诊的患者失去机会,造成“生命通路”堵塞的局面。

  而急诊分级制度,是由机器和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判定出4个级别的病情情况,按照病情级别实施诊治。在这一制度中,病情轻重成为看病顺序的标准,有助于缓解“急诊不急”的问题。病情重的患者拥有优先权,得到及时救治,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生命危机;病情轻的患者延后诊治,也不耽误病情和医疗资源。急诊分级制度既有利于畅通“生命道路”,也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是个科学的“双赢”制度!

  生命最为宝贵,这是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在生命面前,“先来后到”的顺序必须退居二线,这已成为公序良俗,并逐步纳入相应制度之中,形成规范。2016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决定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条也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可见,在交通方面,生命的绿色通道早已开启,人们越来越注意为生命让行,医院急诊分级制度也正在重视生命的浪潮中逐步落实。

  只有打破陈规,根据事实轻重行动,“先来后到”让位“病情轻重”,才是科学的就诊制度,方显生命的关怀。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