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疾病谱转变,人口结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变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健康体检这个舶来品,从特殊人群、少数人的福利,到寻常百姓都能享受的个性化服务,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本土化,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健康体检业成为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据初步统计,健康体检业每年服务人数接近6亿人次,服务收入达1000万亿元,且为近百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健康体检俨然已成为健康产业的一个新业态。
“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凸显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与健康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完全化解,而健康体检业不但满足了差异化、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还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报道,公立医院体检部门和民营专业体检机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18年公立医院体检部门市场规模超1200亿元,民营专业体检机构市场规模将达275.2亿元。
不可否认,近年来,健康体检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比如体检项目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化定制,满足不了个体健康管理的需求。比如,原本应该是包括检前咨询、检中服务、检后跟踪在内的全流程健康管理,不少体检机构却只做中间,不做两头,丢掉了疾病线索,忽略了危险因素。比如只要是医生就能体检,准入门槛和标准太低。比如国家没有明确体检的目录,没有明确每个项目的检测周期,没有明确医疗和体检的边界等问题。
要避免健康体检业的野蛮生长,亟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尽管从2009年原国家卫生部出台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国家就在不断出台健康体检的规范性文件,但规划好健康体检业的未来,培育好健康产业的新业态,离不开相关部门不断筑好监管墙。当前,国家出台全国层面的健康体检项目目录是最迫切的需求,只有对体检项目及价格进行明确,才能避免行业价格战,以免出现恶性竞争,危及百姓健康。此外,全国只有一半的省市建有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中心,监管体系和网络要加速实现全覆盖。当然,为了让行业和市场监管不留死角,除了国家层面的监管,更需要建立第三方评价的制度和机制,建立健康管理(体检)服务市场认证认可体系。
健康体检业想要真正健康发展,经得起“体检”,更离不开苦练内功。包括实现全产业的延伸,应用最新科技,做好体检后跟踪随访,提高自我主动健康管理能力。只有提升专业水平,建立诚信体系,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终结数据水分,拒绝弄虚作假,健康体检才能“实打实”的为百姓健康守好门。
健康中国的核心就是实现全民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核心就是慢病预防管理,慢病预防离不开健康体检。纳入规范的轨道,扬起诚信的风帆,健康体检业定会行稳致远,谱写健康中国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