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与国计民生

2018年11月08日 15:22   来源:东方网   江曾培

  正在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盛况空前,万商云集,高端商品生意火爆,一张张超级订单让外企参商们惊喜不已。中国企业所以有这样的大手笔,显示的是中国消费的升级,追求品质的提升,中国已不再只是“世界工厂”,而是成为“世界市场”,给外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以致展商们纷纷表示明年一定不会缺席,有心急的商家在第二届进博会的报名现场,已经抢占预定明年的展位了。

  进博会所以能一炮打响,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快速发展,日益强大;我国的人民摆脱贫穷,日益走向富裕。简洁地说,就是国富民强了。有人说,民为本,民富了国方强,最好改为民富国强。实际上,汉代《吴越春秋》中也有“民富国强”的提法。二者在修辞学上,叫做“互文”,本质意义是一样的:国家富裕强大,民众富裕强大。

  国富民强,或者说民富国强,都需要正确处理国计与民生的关系,也就是国家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一方面,“大河有水小河满”;另一方面,“小河有水大河才不干”,二者不可偏废。在中国历史上,那些国穷民弱的朝代姑且不论,即使一些经济发展还不错的朝代,也常常不能处理好这一关系。秦、隋二朝国力强盛却滥用民力,都二世而亡。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高度繁荣时期,民众生活相对还可以,《清明上河图》上有所表现,但宋王朝在军事上嬴弱不堪,以至在外族侵略面前常常是割地赔款、称臣纳贡。金庸《射雕英雄传》中提到的靖康之耻,汴梁城破,宋钦宗、宋徽宗等三千余人被掳到金国的极寒之地,反映的就是这一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与国力都有很大提升,在国家走向富裕强大的同时,民众也走向富裕强大。Gdp 总量的增长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增长,据统计,我国1981年的gdp是4935.8亿元,2017 年则上升到827122亿元,不到40 年增加了170倍。人均Gdp的增长则代表一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收入水平。1891年为493元,2017 则增至59660元。我国由世界最低收入国家之一,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以表示民生水平的恩格尔系数来看,也由原来的贫困、勉强度日,城乡居民分别达到或接近富裕水平。基于此,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升级,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

  进博会的举行,是史无前例的。它招揽天下优质商品来进行交易,让中国人民能方便地享受到世界高品质的物资与服务,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这体现了中国政府“以民为本”的理念。在中国,民生与国计是紧密联在一起的。在进博会的中国馆里的展品,诸如高铁、大飞机、港珠澳大桥等,就既是强国所必须,也是富民所必须。

  同时,以开放为特征的进博会,也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之际,进博会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的释放出来,会坚定世界开放合作的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进博会也是有利于各国人民的国计与民生的。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