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须向多体融合转型

2018年08月21日 11:37   来源:东方网   汪昌莲

  “自从互联网入局书业后,这个行业就再也没平静过。处于作者与读者中间环节的出版商、批发商和实体书店,应该始终清醒意识到,自己有被整合和取代的危机。”在8月16日举行的2018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上,上海三联书店副总经理陈逸凌的一席话,直击当下书业痛点,获得在座众多实体书店同行的广泛认同。(8月20日《光明日报》)

  在四川,当地将实体书店纳入公益性文化设施加以建设。在深圳,市区财政均加大投入,街道艺术吧不断涌现。当下,在公共文化政策助推下,实体书店回暖似乎成为一股潮流。然而,对于这种“回暖”,一些专家并不看好,认为在新零售时代,实体书店有被整合和取代的危机,直击当下图书产业痛点,也获得众多实体书店经营者的广泛认同。毕竟,实体书店若要生存和发展,靠政策更靠市场。

  对于实体书店来说,这些年的日子实在是不太好过。高昂的经营成本,凶猛的电商大战,消失的阅读人群,依旧是实体书店头上的大山。特别是,网络书店的低价营销,让实体书店难以招架。如此语境下,一些地方尝试实体书店突围,如书店进校园、书店进医院等。但由于区域小,受众面不大,大都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相比之下,在北京三里屯出现了24小时不打烊的实体书店,开展系列读书活动,一时间让众多市民关心起原本就在身边却日渐被忽略的实体书店。

  事实上,与电商相比,实体书店的优势在于能给读者带来阅读体验,与读者深度交流。书店有其商业上的属性,书只是经营者与顾客众多交集中的一个载体,只有交集越多,价值才会越大。所以,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不在图书本身,而是经营者的思维方式。换言之,实体书店欲走出经营困境,关键是转变经营模式,而与书店开在哪里无关。比如“24小时不打烊”模式,不管书店开在哪里,系列读书活动也就开展到哪里,也就能够把广大读者吸引到哪里。

  可见,实体书店要从困境中突围,必须向多体经营转型。应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书店,提高实体书店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书店焕发新的活力。对于书店的发展来说,光卖书不可能存在竞争力和生命力。未来书店的形态将会发生一些变化,专业卖书的书店将会大幅减少,而复合型书店会不断增多。具体来讲,实体书店应探索出一条以“学术、文化沙龙、电影、音乐、创意、生活”等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品牌经营模式,为读者搭建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平台。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