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基层成为“镀金者”的理想栖息地

2018年08月08日 06:55   来源:红网   赵耀世

  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经过锻炼和培养,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和各级机关,是我国干部人才工作中长期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但在实践操作中,要警惕“墩苗”变“镀金”的苗头。(8月7日新华网)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镀金”显然就经不起考验。让优秀大学毕业生深入到基层接受锻炼,目的在于增强其业务能力。而镀金思想严重,则将削弱认真学习的内驱动力,是不折不扣的面子功夫,根本无法适应基层发展的需要。所以,无论怎样设计镀金路线,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块经过包装的遮羞布,最终都会暴露于众。

  “镀金者”之所以摆不正心态,关键在于缺少为民情怀。在这些人眼里,当官就是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利益需求,群众有无生活疾苦并不重要。当为官理念出现了偏差,他们自然也就无法沉下心去磨砺自己。错过了宝贵的工作经验积累期,“镀金者”即使如愿离开了基层,也很难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大有作为。久而久之,一些不良的为官思想或行为就很容易滋生。

  当然,基层成为“镀金者”的理想栖息地,与让干部去基层历练的“蹲苗”制度不够完善,也有很大关系。试想,倘若不给“镀金者”提供可操作的空间,那么镀金思想就不会有生存的土壤。因此,组织部门在开展“蹲苗”活动中,绝对不能丧失公平的底线。尤其是,在考核环节,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严格落实量化环节,充分体现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环节的价值。如此,方能准确客观地评价青年干部。

  事实上,“镀金者”之所以热衷于自我设计升迁路线,还在于问责的力度不够。一般情况下,镀金行为都是隐蔽进行的,如果不是特别关注,有时会很难发现蛛丝马迹。正因如此,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强调要坚决依法问责“镀金者”,可到头来,制度的板子却无法形成足够震慑力。这就使部分心存侥幸者越来越偏离事业的主航向。

  因此,要杜绝基层成为“镀金者”的理想栖息地,就要不等不靠,主动在问题发现之后,积极解决问题。不过,再好的制度约束都不如将“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换句话说,在开启“蹲苗”活动前,必须要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规正了他们的政绩观,镀金思想才不会占上风!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