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账单面前,化妆品该降级还是得降级

2018年05月18日 08:26   来源:羊城晚报   然玉

  刘莉今年27岁,家住重庆,和老公薛先生结婚1年半。今年3月,二人的女儿倩倩降临,婆婆也从老家搬来照顾。倩倩的到来,让小两口感到幸福的同时,也进一步感到了经济压力。3月底,薛先生宣布决定从此戒烟,并算了一笔账,一个月就可以节约750元。这原本是好事,但反过来,老公联合婆婆要求刘莉也要做出改变,让其降低化妆品档次,婆婆还说,自己这辈子用来擦脸的都没超过20元。为这事,网友都吵翻了。(5月16日《扬子晚报》)

  越是家长里短,越是引人围观。两千一套的化妆品到底贵不贵?女性是不是绝对不能在“面子上”省钱?老公联合婆婆施压的行径是不是属于渣男做派?针对此事,围绕上述种种话题,网友们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于是,这件原本鸡毛蒜皮的小事,居然莫名其妙地成了公共热点。各方各抒己见,在对事件本身和男女主角的置评之中,表达了各自对于特定生活观、价值观的信仰。当然了,一片喧嚣热闹之中,终究是谁也无法说服彼此。

  有女性同胞就说了:“让女人降级化妆品这样的要求太苛刻了,何况生了孩子更需要保养。”如此论调俨然有理有据,瞬间获得一片力挺。诚然,消费行为的确存在着惯性,尤其是女性对于化妆品的选购,更是极具忠诚度和稳定性。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叙事套路中,使用何种品牌的化妆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女性的社会阶层、审美品位和生活态度——并且,这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客观上的归类,更是一种主观上的表达。换而言之,使用怎样的化妆品,乃是女性建构自我身份认同的独特仪式。

  在女性主义者的视角看来,选购化妆品并不是简单的消费行为,更代表了对于特定生活范本的向往与追求。庸碌的日子本就苦闷,而化妆品尤其是高价化妆品,则很好地提供了一种安慰剂效应。让女性能够暂时性地跳出真实的日常,寻求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以及身心放松的便捷方式。从心理学来说,惯用的化妆品,所能给女性带来的,乃是一种保护色、一份安全感。任何试图改变这种稳定消费习惯的举动,都会被视为冒犯,都注定会引发反弹。

  一众围观者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精神,纷纷表示“敢让老婆降级消费品,我敬你是条好汉”。这虽是调侃,但很大程度上还是折射了广大男同胞的生活感悟。在化妆品作为女性刚需,并且默认只能升级不能降级的背景下,刘莉的遭遇实在显得有些另类、有些特别。刘莉自己也说了,很讨厌这种“条件置换”,也很反感被“联合施压”。这所表达的其实是另一个意思了,那就是对自家夫妻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的不认可、不接受。之于此,网友也是见解颇多。

  的确,化妆品是女人的脸面,也是女人的执念,这甚至成了不容挑战的金科玉律。可是,生活的日常就在那里,家庭的账单和财务状况就在那里,继续躲在化妆品所建构的舒适“安全区”里,或许也非长久之计。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