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用市场论为图书花式标题找理由

2018年04月24日 13:52   来源:东方网   堂吉伟德

  记者联系到其中一本书的责编。这位武姓的责编所负责出版的书中就有“花式标题”——一本余华、严歌苓、余光中的散文合集,他所起的标题叫做《孤独是生命的繁华》。武编辑承认,这种“花式标题”在时下出版界确实是一种趋势。个中原因,他向记者解释:“现在出版的图书不只要考虑作品质量,还要适应都市人的阅读需求。社会发展太快了,如果还按照以前的出版模式的话,销量肯定会受影响。”(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图书改名的套路并不新鲜,很多标题甚至有恶搞的成分,比如对于四大名著,在网上就有多个版本流传,包括网文版、朋友圈版、论文版等,其名包括《回到东汉当皇帝》、《美猴王我欲封神》、《霸道公子爱上我之贾府情缘》、《山东黑道往事二十年》,当然还有更俗的标题,一些人甚至在附上相关的推荐说明中写道“红楼梦是一非常干净的情色小说”。

  在市场为主和消费为王的理念下,新书名花式化已成为趋势,而经典名著再版时,以“花式标题”出现则让人不免大跌眼镜。如果不看内容而仅从书名判断,则不难发现这种炒回锅肉式的包装法,已然形成了很大的误导。常言道,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更何况,经典名著的标题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因素叠加,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特殊化的文化基因。基于阅读需求和消费迎合,在“销量为主”的导向下而随便更改书名,显得极不严肃。

  时下进入了快餐化时代,静心阅读已变得相当不易。“娱乐至死”的社会风气甚嚣尘上,内容积淀则变得越加困难。严肃文学不仅是形式上的存在,更在内容的塑造与风气的引导下,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的确,市场的力量不容小视,消费者的阅读习惯也在逐渐的形成。不过,严肃文学和图书出版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责任,即对社会风气的引导,以及对阅读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对快餐化、娱乐化和花式化的迎合。如果连好端端的图书,都得靠“炒作标题”作为卖相,无疑亵渎了文学、图书、作者,误解了需求和市场,也逃避了责任与担当。

  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成年人平均每日阅读纸质书的时间为20.20分钟,看手机的时间则长达74.40分钟,是读书时间的3.7倍。这样的数字与“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相比,差距依然巨大。不难看出,这种差异不但体现在阅读的形式上,更在阅读的内容上,当阅读变得过于娱乐化、快餐化、表面化和消遣化,则图书就会变成毫无营养的快餐。名著或者经典图书属于高品质的精神产品,保持其纯洁和本真才能让其灵魂塑造功能得已延续,基于市场销量因素的“标题炒作”,是对本应扭转的社会风气的刻意迎合,破坏了严肃文学的形象,不失为一种极坏的恶例。

  供给侧改革具有普适性,可以通过供给侧的产品升级而促进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在阅读功利与浮躁化的当下,更应做好图书的严肃性,避免对浅层阅读习惯的迎合,而是通过坚持本真和保持本源,而影响和改变消费习惯,让沉心静气的深层阅读得以回归、延续和固化,并以灵魂的塑造和修养的提升,而实现社会风气的有效转变,让书香浸淫每个人的内心。近年来盗墓、玄幻、穿越等类型的小说在学生中非常流行,跟图书出版流行于“花式标题”,不过是一块硬币的两面,足以说明在精神产品市场,亟待开展打假治劣并进行正本清源。

  作家王蒙说:“我们缺少力透纸背的经典力作,缺少振聋发聩的文艺高潮,缺少学术创新与文化发现,缺少大师式、精神火炬式的文化权威。”时下,无论是内容还是印刷装帧,中国市场上的图书整体质量不高,大量粗制滥造的图书充斥市场,让读者无所适从。某种意义讲,“花式标题”无论设计多么新颖,脱离了原著作的炒作就是粗制滥造。让每个阅读者都知道《红楼梦》的来历并保持严肃性,而不是《霸道公子爱上我之贾府情缘》的泛娱乐化,文化才会因为灵魂塑造而真正繁荣。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