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文化类综艺应输出高质量内容和观点

2017年12月13日 07:25   来源:红网   游宇

  近日,由央视出品、故宫博物院等九大博物馆(院)共同参与制作的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网友们纷纷感叹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与厚重、文物的精美,并表示希望有更多类似的“良心”综艺出现。然而,在节目新颖的编排下,还是有不少网友发现了节目中存在的争议与疏漏。在文化类综艺节目已经起步的阶段,文化类综艺节目不应止步于此。

  在第一期播出的节目里,李晨扮演的宋徽宗穿着黄色龙袍,而根据五行崇运,宋朝皇帝以着红色龙袍为主;且龙袍纹饰上出现清朝装饰、现场家具摆件与定妆照上的手捧折扇也存在不严谨之处……如此种种,虽是细节,但亦可能对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产生观点上的影响。当科学性与娱乐性相撞在一起时,疏漏或难以避免,丢失对部分细节的掌控或情有可原,但这些疏漏本不该出现,若不加补救,给观众留下错误的印象就因小失大了,岂不痛乎?

  同时,著名的人文艺术类博主“螺旋真理”在微博上指出,节目“避开了对器物本身信息的阐释……核心爱好者会觉得信息量太小太偏”。虽说节目旨在“让国宝和年轻人对话”,以吸引更多普通观众首先喜欢上文博、再进行自主学习和钻研,但若节目整体都浅尝辄止、不涉及核心内容,那么这档节目更像一场热闹的表演,表演结束散场后只会留下空荡荡的舞台,能保有多长时间的余温难以估计。

  而且,前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秀纪录片横空出世,本已吸引了不少观众开始关注人文艺术,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有所增加。在观众已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如果节目内容仍停留在浅层,对观众的教育普及意义就将大打折扣。

  同时,现代生活节奏飞快,每个人所拥有的闲暇时间较少,如果不能在固定时间里以较高的“性价比”接收到有效信息,那么这样一档涉及了相当大数量的单位进行制作的节目,反反复复,浪费的是宝贵的社会资源。

  当然,以文化产业带动文化发展的初衷没有错,以娱乐带来科普的方式没有错,只是在文化类节目已经有所发展的基础上,文化类综艺节目不应止于此,而是该进一步深入,进行更高质量的内容和观点输出。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2017年11月29日
  • ·以文化自信构筑中国力量    2017年11月01日
  • ·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    2017年10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